當前位置: 首頁>> 中國概況>> 中國簡況
 
驚人的跨越——新中國60年經濟發展述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8月26日   來源:新華社

    2007年1月9日,在美國拉斯韋加斯舉行的2007年國際消費電子展上,參觀者參觀中國海爾集團展出的液晶平板電視(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王衛國一家的變遷只是億萬中國人生活變遷的縮影。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人均存款增長約1萬倍,城鎮居民收入增長約150倍,農村居民收入增長約100倍,汽車也開始步入百姓家。

    新中國成立60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的驚人跨越,還體現在億萬民眾財富觀念的變化。

    今年60歲的倪志兵早年在讀《子夜》時知道了資本和股票,當時認為都是資本主義的東西。如今,倪志兵成為中國股民中的一員,他有兩個願望,一是讓自己的炒股資金增加,一是出版自己的《股海日記》。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要始終保持憂患意識。我們曾經走過彎路,我們依然是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人均國民總收入還排在世界100名之後。我們的很多位居世界前列的統計數字用13億人一除,依然比較落後,這是基本國情。

    打破封閉 經濟發展空間不斷擴大

    人稱“歡叔”的香港南北行公所理事長、遠大貿易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李歡是一位鐵桿“老廣交”,1957年他就參加了第一屆春季“廣交會”。“展覽場地在中蘇友好大廈,只有紡織品和土特産兩座館,展示的商品大概有1萬多件吧。”“歡叔”曾經回憶。

    可就是這樣一屆小型物資出口交流會,卻成為新中國成立8年後與西方國家開展經貿往來的第一個直接通道,並且在很長時間是唯一通道。

    新中國成立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這個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進行了政治、經濟、軍事全方位封鎖,中國主要貿易夥伴只有前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而此後的中蘇交惡,迫使中國更加封閉。

    當時,我國建設急需的橡膠、化肥、鋼材、機械等大量物質和設備需要進口,但進口渠道很少,外匯更是缺乏。國內的産品只有少量出口,幾乎全部要靠國內市場“消化”,同時來自外部的資金、技術、人才和資源幾乎為零。

    “這樣極端跼踀的發展空間,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中國經濟的發展。”上世紀50年代就來華做生意的新西蘭商人潘西佛曾經回憶,“那時,新西蘭急切需要尋找新的貿易夥伴,而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中國無疑是我們的最佳選擇。”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制定了改革開放的方針。從此,中國經濟的大門毅然決然地向世界敞開,中國也從此逐步邁入世界大市場。

    從沿海到沿江沿邊,從東部到中西部,中國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對外開放的局面,一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廣闊的發展空間展現在人們面前。

    上世紀60年代廣東省澄海人已經開始做玩具,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小作坊,小喇叭、塑料鴨子……做一件只掙幾分錢。現在,這裡已經成為中國重要的玩具生産基地,年産值160億元。

    “對外開放為我們打開了外面的市場,帶來國際市場的信息,玩具産業在近20年來發展得特別快。”澄海玩具協會會長郭卓才説,澄海玩具産品70%以上出口,産品已經銷售到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