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導彈首次公開亮相,戰略導彈方隊、武裝警察方隊和女兵方隊首次受閱。
國産122毫米40管自行火箭炮、130毫米30管自行火箭炮、火箭佈雷車等首次受閱。受閱官兵著“八五”式新軍裝。
京郊首次出現閱兵村。
國慶閱兵曾沉寂24年 1984年戰略導彈首亮相
(來源:文匯報)
1984年閱兵,中國戰略導彈部隊首次亮相天安門。來源:文匯報
孫國楨(左)1984年在閱兵村以“頂帽法”訓練海軍方隊戰士。來源:文匯報
步伐整齊的女兵方隊首次出現在國慶閱兵式上。來源:文匯報
從1960年到1983年,國慶節的首都沒有舉行閱兵式。
整整24年。
這24年,對共和國來説,大落大起,大悲大喜。
1976年10月,共和國的航船終於駛離了“文革”的暗礁。
1978年12月,中國共産黨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點亮了共和國航船駛向未來的燈塔。
時隔25年,也就是四分之一世紀之後,天安門城樓重現金碧輝煌。
1984年10月1日,一位偉人在萬眾矚目之下,挺立在新中國成立三十五週年國慶大典的閱兵車上,檢閱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受閱部隊。然後,他登上天安門城樓,用帶著濃重四川口音的普通話,描繪剛剛從浩劫中恢複元氣的共和國的未來宏圖。海內外都在凝神聆聽。
北京的天,是明朗的天!
鄧小平沙場秋點兵 共和國進入新時期
在共和國沒有閱兵式的年頭裏,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教官孫國楨的人生也曆盡艱辛。
其實,就是當年在北京的閱兵集訓地裏,孫國楨的身份也極為“特殊”——他訓練的整個海軍院校方隊所有的隊員都是黨員,只有他這個總教練不是黨員。也許在當時的整個集訓地,就他一個人不是黨員。
在50年代末,他的人生幾乎年復一年地進入這樣一個循環的怪圈:“上課訓練——被批判審查——上北京當海軍院校閱兵總教練——回學校再被審查批判——上課訓練……”
1959年國慶十週年大閱兵,孫國楨儘管為海軍奪到了閱兵紅旗,但心中也有難以言狀的隱痛。
那是在北京集訓地的一天上午,孫國楨照常帶領隊伍一遍遍地踏正步,走隊形。訓練間隙,他突然發現平時活躍在訓練場上常打照面的別的方隊總教練,一個個都不見了蹤影。
國慶閱兵已經進入倒計時,你們不急,我可著急。孫國楨還暗暗這樣想。
誰知下午,這些總教頭們臉上挂著幸福的微笑,來到訓練場,見到孫國楨就問:“哎喲老孫,上午毛主席接見你咋不去呢?”
聽了這話,孫國楨愣住了。毛主席接見!這可是天大的事兒!怎麼沒通知我哩!孫國楨就像平地裏被打了個雷。
從50年代參加國慶閱兵以來,孫國楨將受閱方隊訓練得“走得像一個人一樣”,還被毛主席表揚過,如今有了毛主席接見閱兵總教練的機會了,他卻被拒之門外,這是何等地不公!
孫國楨的心暗暗痛了好久,還沒有人可以訴説。
後來,他聽到這樣的風言風語:“孫國楨這個舊海軍要去參加接見,那政審的難度可就高去了。”
“重慶號”巡洋艦起義後,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曾經發去賀電,讚揚起義官兵的壯舉,還鼓勵他們説,你們是建設海軍的先鋒。
然而,命運多舛,接踵而至的政治旋渦,要將他們的命運捲入深潭。
好在歷史是人民寫的。沒有什麼能比似乎看不見的人心有更強大的力量。
中國人民解放軍也重新回到了正規化現代化建設的軌道。1981年秋天的華北大演習,原本參加演習的只有陸軍和空軍,總參決定海軍也要參加演習結束後中共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對三軍的檢閱。孫國楨臨時受命再次成為海軍方隊的總教練,在正式閱兵前的19天緊急趕到張北。
1981年9月19日,精神矍鑠的鄧小平同志站上了閱兵典禮主席臺。孫國楨他們的海軍方隊列隊位置正對著主席臺,中間只隔著窄窄一條跑道。過去不讓他參加毛主席的接見,今天孫國楨能這麼近距離地接受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的檢閱,他從心底裏不能不真切感受到新的時代來臨了,心情特別激動。
“要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鄧小平宏亮有力的聲音在閱兵場上空激蕩,讓現場的三軍將士熱血沸騰。
孫國楨後來聽海軍的領導説,“正規化”一詞,是鄧小平最後加上去的。孫國楨感受到了極大的激勵。
1981年華北大演習後的閱兵,後來被稱為“國慶三十五週年大閱兵的熱身”。
1982年底,在海軍首長直接關心下,孫國楨終於在鮮紅的黨旗下莊嚴地舉起宣誓的右手。
1984年5月,新中國成立三十五週年閱兵式受閱部隊進京集訓,59歲的孫國楨以海軍學員大隊副大隊長兼總教練的身份,帶隊進駐沙河機場。
天安門城樓重現輝煌 陸海空三軍再展雄姿
1984年10月2日《文匯報》的頭版,在“普天同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五週年”的通欄大標題下,在頭條位置刊登了發自北京的消息《首都舉行盛大閱兵和群眾遊行》,還刊登了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同志乘敞篷車檢閱受閱部隊的照片。
那天,《文匯報》還在二版刊登了近2500字的長篇通訊《首都國慶閱兵威武雄壯》,詳盡描繪了閱兵盛況:
“上午十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在國慶閱兵總指揮秦基偉陪同下,乘敞篷車檢閱部隊。兩輛敞篷車先後從金水橋南側出發,沿著大軍列陣的東長安街徐徐行駛。鄧小平主席在一個個方隊前高呼:‘同志們好!’‘同志們辛苦了!’指戰員們齊聲高呼:‘首長好!’‘為人民服務!’”
“鄧小平同志在檢閱部隊後登上天安門城樓發表講話,接著開始了氣勢磅薄的閱兵分列式。”
……
那天,肩負採訪重任的《文匯報》攝影部主任陳根寶在天安門廣場,也見證了這歷史性的一幕。儘管25年過去了,如今的陳根寶已是一頭華發的耄耋老人,但回憶起閱兵式上波瀾壯闊的畫卷,依然激動不已——
走在最前面的是三軍儀仗隊,這是三軍儀仗隊第一次亮相國慶閱兵式。然後是六個軍事院校方隊,緊隨其後是由水兵、空降兵、女衛生兵和人民武裝警察組成的五個步兵方隊。青春靚麗的女兵們頭戴圓頂大檐帽,身著一色的綠呢翻領制服、一色的中西合璧新式筒裙,一色的長筒皮靴,臂帶紅十字袖章。女兵隊伍是首次出現在首都國慶閱兵式上,她們的威武靚麗立即吸引了陳根寶的鏡頭。
當24個機械化方隊分四路進入天安門廣場時,天安門廣場和長安街上響起了一片掌聲。馬達隆隆,陳根寶感到腳下的大地在微微顫抖。
首先出現在人們眼前的是當時大多數民眾還陌生的兩個302反坦克導彈方隊。每輛裝載著3枚反坦克導彈,與陳根寶一起攝影的《解放軍畫報》記者告訴他,這種反坦克導彈能在幾十公里到上百公里的距離上,擊毀敵方的坦克和裝甲車。
然後是40管122毫米自行火箭炮方隊和30管130毫米自行火箭炮方隊,我軍的火箭炮部隊曾威震敵膽。新型的122毫米榴彈炮和130毫米加農炮組成的兩個方隊亮相了。32門威力巨大的火炮,在國産汽車的牽引下,隆隆駛過。
廣場上嘹亮的樂曲聲,在108輛坦克組成的六個方隊威風凜凜進入廣場時被淹沒了。前面四個方隊的84輛坦克,一律為草綠色;後兩個方隊是當時我國最新研製的新型坦克,涂有草綠色和土黃色。
讓觀禮臺上來自世界各地的武官們瞪大了眼睛的是我軍的導彈部隊。隨著導彈部隊的開進,廣場上激起了經久不息的歡呼聲。這是我軍的導彈部隊首次在國慶閱兵式上一展雄姿。
孫國楨在軍事上無疑比記者陳根寶更專業,他看見行進在最前面的是由汽車牽引的16枚海軍導彈。第一排車上裝載的是4枚被西方稱為“中國飛魚”的“鷹擊8號”C801艦艦導彈。該導彈有效射程達40公里,只要命中一發,就可以擊毀或重創一艘3000噸的驅逐艦,主要技術指標為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國際先進水平。
居中的是空軍的防空導彈方隊,由八排共32輛導彈牽引車牽引的32枚銀光閃閃的“紅旗號”地空導彈編成。該英雄部隊曾多次擊落來犯的U-2高空偵察機。
就在“紅旗號”地空導彈方隊通過天安門城樓時,孫國楨聽見天安門廣場上又響起一片歡呼聲,無數人抬頭仰視天空,原來是空中編隊飛來了。打頭的第一梯隊飛得特別低,只有500米左右,由一架轟-6型轟炸機領航,兩翼是8架殲教-5飛機擔任護衛機,排成楔形隊形,分別將紅、黃、綠、橙四色絢麗的彩煙留在天空上。
第二波空中梯隊飛得稍高些,是18架轟-6型轟炸機,也拉著長長的彩煙飛過天安門。
就在孫國楨目不暇接地數著戰機時,廣場上陳根寶的視線被又一陣驚呼聲拉回地面:他從來沒有見過的“巨無霸”出現在東長安街上:九輛大型牽引車載著我國自行設計製造的戰略導彈首次出現在社會公眾和中外媒體的新聞攝像機面前。
戰略導彈歷來被視為國家的核心機密,陳根寶忙向邊上部隊的攝影同行打聽:第一排是“東風3號”導彈,第二排為“東風4號”導彈,第三、第四排分別為“東風5號”導彈的二級彈體和一級彈體,呈長圓錐形的導彈,縱長達二三十米,圍長有三米到五米。這些中程、遠程和洲際導彈的彈頂為鮮紅色,彈體為乳白色,尾部中段涂有國防綠色。
在人們歡呼戰略導彈部隊的聲浪中,空中第三波梯隊的32架強-5型強擊機,分成四個中隊低空掠過。緊接著,第四波的35架殲-7型殲擊機分成七個中隊,以嚴整的隊形、雷鳴電閃般的氣勢,從天安門廣場上50多萬人的注目禮中飛過。
就在這場閱兵式後的民眾慶祝遊行隊伍裏,北京大學的學生自發地打出了“小平您好”的橫幅,成為傳遍海內外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