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中國概況>> 中國簡況
 
共和國的足跡——1972年: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8月31日   來源:新華社

1972年2月21日,周恩來總理和美國總統尼克松在機場握手。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精彩圖集(1972年: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新華社北京8月29日電 1972年2月21日11時30分,美國總統尼克松的專機到達北京。周恩來等中國領導人前往機場歡迎。尼克松走下舷梯,主動與周恩來熱烈握手。周恩來説:“你的手伸過世界最遼闊的海洋來和我握手--25年沒有交往了呵!”

    中美兩國之間的主要分歧是台灣問題。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派其海軍第七艦隊武裝入侵台灣海峽,嚴重侵犯了中國的領土主權。中美兩國因台灣問題處於尖銳對立的狀態。儘管兩國從1955年8月開始了多次大使級會談,但因雙方立場大相徑庭,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兩國關係的戲劇性變化,是在世界格局變化,特別是中蘇關係惡化的背景下出現的。其最早的緣起可以追溯到1969年12月。1969年12月3日,美國駐波蘭大使斯托塞爾對中國使館人員説:他得到華盛頓的指示,準備恢復同中國大使館的聯絡。12月4日,周恩來批准釋放兩名乘遊艇進入中國海域的美國人,並通知了斯托塞爾。幾天以後,斯托塞爾同中國駐波蘭代辦雷陽進行了會晤。1970年1月,中美雙方恢復了中斷近三年的華沙會談。

    1970年,尼克松通過巴基斯坦向中國傳遞口信:準備開闢一條白宮通向北京的直接渠道。同年12月18日,毛澤東會見美國作家斯諾時説:如果尼克松願意來,我願意和他談,談得成也行,談不成也行。25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登了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和斯諾合影的照片。中國以這種方式向美國發出贊成中美實現高層對話的信息。

    幾個月後,中美接觸的又一個機會來了。1971年3月27日,中國乒乓球隊赴日本參加第31屆世乒賽。參賽期間,中美雙方的運動員進行了友好接觸,美國隊向中方提出了訪華的請求。4月7日,毛澤東作出邀請美國隊訪華的決定。一星期後,周恩來在北京會見了來到中國的美國乒乓球代表團全體成員。他説:“你們這次應邀來訪,打開了兩國人民友好往來的大門。”“小球推動大球”的“乒乓外交”,加快了中美高級接觸的進程。

    1971年7月9日至11日,尼克松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抵達北京。周恩來與基辛格就雙方關心的問題特別是台灣問題進行了會談,並就尼克松的訪華時間進行了磋商。7月16日,中美雙方同時發表了關於基辛格訪華的公告,公告説:“獲悉尼克松總統曾表示希望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周恩來總理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邀請尼克松總統于1972年5月以前的適當時間訪問中國。尼克松總統愉快地接受了這一邀請。”公告的發表震動了全世界。在10月20日至26日基辛格第二次訪華期間,中美雙方就尼克松訪華的聯合公報進行談判。11月30日,新華社公告宣佈:尼克松總統將於1972年2月21日開始對中國進行訪問。

    從尼克松與周恩來握手的時刻起,“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

    1972年2月21日下午2時40分,毛澤東在自己的書房會見了尼克松。當天晚上,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為尼克松和夫人舉行歡迎宴會。經過一週的磋商,2月28日,中美雙方在上海共同發表了《聯合公報》。《聯合公報》中説:“美國認識到,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

    在中美關係解凍的推動下,日本首相田中角榮、法國總統蓬皮杜等相繼訪華,中國和一批西方國家相繼建交。中國外交事業出現了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