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堅合眾國總統理查德·尼克松,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邀請前來進行訪問,1972年2月21日乘專機到達北京。這是周恩來總理和尼克松總統在機場握手(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精彩圖集(1972年:嘔心瀝血為人民)
新華社北京8月28日電 “文化大革命”發生以後,為儘量減輕它所造成的損失,為在可能的情況下對極左思潮有所抑制,周恩來一直殫精竭慮、不懈努力。他多次使用“極左傾向”“極左行動”等用語,來批評種種過激的極端言行。林彪事件的發生,使毛澤東對一些問題重新加以審視。這樣,就在客觀上提供了一次歷史契機。周恩來抓住有利時機,展開了對極左思潮的鬥爭。
“批林整風”開始後,周恩來在毛澤東的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他以高超的領導藝術和務實的工作作風,將運動引導到糾正“左”的錯誤的方向。他提出要批判極左思潮的意見,加快落實幹部政策和知識分子政策的進程,使一批被打倒的黨政軍領導幹部重新走上領導崗位。針對無政府主義思潮對經濟工作的破壞,他指示國務院提出整頓企業的措施,恢復被破壞的各種規章制度;通過大力壓縮基建規模、精簡職工人數等措施,解決職工人數、工資總額、糧食銷售量大大突破指標的問題,扭轉國民經濟下滑的趨勢。他頂著江青等人大批所謂“崇洋媚外”的壓力,努力開展對外貿易和經濟技術交流,從國外進口了一批技術先進的成套設備和單機。在農村,黨中央發出關於農村人民公社分配問題的指示,重申必須堅持按勞分配原則,不能把政策允許的多种經營和家庭副業當成資本主義的東西加以否定。在科學教育工作中,他要求把基礎科學和理論研究抓起來,並提議召開了“文化大革命”以來的第一次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他還抓了落實黨的文化、民族、統戰等政策的工作。
周恩來提出要批判極左思潮的意見,是1967年2月前後許多中央領導同志要求糾正“文化大革命”錯誤這一正確主張的繼續,是對“文化大革命”的第一次糾“左”整頓。經過近兩年的調整和整頓,各方面工作都有明顯起色。可是,在毛澤東看來,批判極左思潮是同否定“文化大革命”相關聯的,他認定當時的任務仍然是反對“極右”,而不是批判極左。這樣,周恩來領導的糾“左”努力就難於公開進行下去。雖然形勢發生了變化,但批判極左思潮的鬥爭實際上仍在以含蓄、迂迴的方式繼續著。
1972年,周恩來被確診身患不治之症--膀胱癌。此時他已74歲高齡,肩頭擔負著連健康人都難於承受的極其繁重的工作。而且,他在各個領域糾正“左”的錯誤的努力,都受到江青等人的種種阻撓和刁難。日本友人岡崎嘉平太在《我的人生之師》一文中有這樣的記述:(1973年)在人民大會堂同周總理進行的一小時的會見中,發現“總理消瘦,顯得疲憊……”周恩來的處境更加困難了。他時常説,我只有八個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他的心中,只有黨和人民的重托,只有對工作的高度責任感和對事業的無限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