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9日電 2003年10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們黨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深入分析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認真總結我國發展實踐,準確把握世界發展趨勢,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深刻回答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形成了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賦予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以新的豐富內容。
2003年春夏之交,一場 “非典”疫情突如其來,凸顯了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城市發展和農村發展還不夠協調的矛盾。黨中央領導全國人民戰勝了“非典”疫情後,對其中的經驗教訓進行了深刻反思和總結,在此基礎上逐漸提出了科學發展觀。2003年10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這是黨中央第一次對科學發展觀作出完整表述。
科學發展觀正式提出以後,為了使黨的高級幹部更好地領會和貫徹這一思想,2004年2月,中共中央在中央黨校舉辦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專題研究班。溫家寶、曾慶紅等中央領導同志在研究班上就科學發展觀的有關問題作了闡述。2004年3月10日,在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胡錦濤對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和基本要求作了進一步闡述,提出要堅持以人為本、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
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對科學發展觀的內涵作了精闢的概括。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大會還將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要求全黨同志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
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是我們黨對二十多年來改革開放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反映了中國共産黨對發展問題的新認識,體現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要求。同時,也是我們黨對執政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是黨的執政理念的一次重要昇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