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中國概況>> 中國簡況
 
2013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2月20日 16時03分   來源:江西日報

    三、2013年的重點工作

    2013年是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一年。今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深入學習、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建設富裕和諧秀美江西的奮鬥目標,深入實施三大國家戰略,突出主題主線,堅持穩中求進,深化改革開放,強化創新驅動,優化生態環境,保障改善民生,同步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不斷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努力實現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今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産總值增長10%以上,財政總收入和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均增長15%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5%,固定資産投資增長2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以上,外貿出口總額力爭增長10%左右,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0%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增長12%以上,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5%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節能減排完成國家下達的計劃任務。

    圍繞上述目標,重點抓好九個方面的工作。

    (一)著力擴大投資和消費,推動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

    促進投資穩定增長和結構優化。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帶動作用,積極爭取國家資金投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圍繞戰略性新興産業、現代服務業等重點産業開展定向招商,促進産業集聚發展。拓寬民間投資領域,降低投資準入門檻,促進民間投資較快增長。優化信貸結構,擴大信貸規模,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優化投資結構,加大對基礎設施、重大産業、民生工程、生態環保等領域的投資,嚴格控制“兩高一資”産業擴張,堅決防止盲目投資引發産能過剩。

    切實抓好重大項目建設。今年安排大中型建設項目1328個,總投資1.47萬億元,當年完成投資4313億元,其中實施省重點工程項目260個,力爭年度投資1500億元以上。抓好高速公路、鐵路、機場、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抓好重大産業項目建設,力爭年度投資1900億元。

    努力擴大消費需求。培育一批拉動力強的消費增長點,積極發展電子商務、連鎖經營和社區服務業等新興消費業態,促進文化、旅遊、健身、家政、養老等服務消費。深入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實施農産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促進房地産市場規範有序健康發展,合理引導住房消費。用好國家促進節能産品消費的政策措施。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健全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增強居民消費能力。加強市場監管,維護消費者權益,營造放心消費的良好環境。

    (二)大力培育區域經濟增長極,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加快促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龍頭昂起”。支持南昌打造核心增長極,做大做強汽車、新材料、食品及生物醫藥三大千億産業,加快推進鄱陽湖生態經濟先導區、九龍湖新城、金融商務區和“六大商圈”等建設。推進九江沿江開放開發,積極發展“飛地經濟”,引導石化、鋼鐵、船舶等重化工業在九江沿江地區集中佈局,促進臨港産業集群發展。加快公共碼頭和物流園區建設,力爭沿江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5000萬噸。以昌九工業走廊為紐帶,推動南昌核心增長極和九江沿江開放開發兩大經濟板塊融合發展,形成較大規模的産業集聚區和互動互補的城鎮群。

    大力推進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爭取國家儘快批復《贛閩粵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啟動中央國家機關對口支援和央企幫扶工作。抓好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和産業項目建設,紮實推進贛州高新技術産業園區、瑞金于都興國經濟振興試驗區、“三南”加工貿易重點承接地、贛南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統籌城鄉發展示範區、全國革命老區扶貧攻堅示範區、國家旅遊扶貧試驗區等重大振興平臺建設。支持規劃建設贛州章康新區。推動贛縣、南康、上猶與贛州中心城區同城化發展。推進吉泰走廊發展,打造重要增長帶。著力解決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突出民生問題,推進農村危舊房改造、飲水安全、電網改造和道路建設。

    積極支持贛東贛西經濟板塊“兩翼齊飛”。加強規劃引導和政策支持,進一步優化沿滬昆線兩翼區域生産力佈局。推動上饒、景德鎮、鷹潭、撫州積極參與長三角、閩三角的産業分工與合作,大力發展航空製造、新型電子、機電光學、銅精深加工、生物醫藥等産業。研究推進昌撫一體化。培育和發展新宜萍城鎮密集帶,推進新餘、宜春、萍鄉城鎮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同城化發展,加快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工業及建築陶瓷産業集聚區。

    (三)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産業結構調整。

    切實提高創新驅動發展能力。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促進科技與生産緊密結合。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積極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支持企業研發、承接和採用新技術,開展新産品産業化、工程化應用。圍繞主導産業、重點企業和關鍵技術,大力吸收引進國內外創新資源,加快構建多元開放、集成高效的協同創新體系。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培養、引進和使用好各類人才。加強科技研發平臺基地建設,力爭新增國家級高新産業基地1-2個、國家級創新平臺2個,新建省級高新産業基地10個。

    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按照新調整的十大戰略性新興産業,抓緊修編産業發展規劃,著力推進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製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優勢産業發展。積極發展鋰、銅合金、高性能稀土材料等産業,重點打造鷹潭銅、贛州鎢和稀土兩大國家級産業基地。積極發展通用飛機、民用直升機及大飛機零部件,加快建設南昌航空城、景德鎮直升機産業示範基地,力爭國家將我省列入低空空域開放試點省。加快以南昌國家生物産業基地為重點的生物醫藥産業園建設。積極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和生産性信息服務業,大力發展地理信息産業。力爭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增長16%以上。

    加快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利用高新技術、先進適用技術和現代企業管理技術,加快對有色、鋼鐵、汽車、石化、建材、陶瓷、紡織等傳統産業升級改造,推動産業結構由價值鏈低端向中高端轉變,著力提高産品研發、設計、營銷、管理水平,增強産業發展競爭力。推進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提高礦産資源保障能力。扶持一批具有較強國際國內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完善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支持小微企業發展。

    積極推進工業園區集群集約發展。以核心企業為龍頭,以産業鏈為紐帶,完善産業協作配套,推動生産要素集聚,形成一批規劃科學、特色鮮明、鏈條完整、競爭力強的産業集群。實施重點園區擴區升級工程,提高園區土地投資強度和産出效益。大力發展特色園區,新增省級産業基地20個。力爭新增主營業務收入過500億元園區4個、過100億元園區10個。

    大力發展服務業。加快發展商貿物流業。推進區域性大物流、大型商貿綜合體建設,培育一批商貿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加快金融産業發展。積極引進國內外各類金融機構,促進金融産業集聚。推進地方金融機構改革發展,推動城市商業銀行打造區域性特色銀行,支持農村商業銀行、村鎮銀行規範發展。發展政策性擔保機構,推進金融産品創新,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努力擴大社會融資規模,力爭全年新增貸款1600億元,3-5家企業首發上市。擴大政策性保險覆蓋面,推動保險資金入贛。大力發展印刷複製、演藝娛樂、創意文化、數字出版等文化産業。提升“江西風景獨好”品牌影響力,做大做強旅遊業,力爭旅遊接待超過2.5億人次,旅遊總收入超過1700億元。積極推進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新增省級服務業集聚區10個、省級服務業龍頭企業20家。

    (四)加強“三農”工作,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

    切實抓好農業生産。認真落實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繼續加大“三農”投入。加強耕地保護,抓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深入開展糧食穩産增産行動,保障糧食安全。推進蔬菜、水果、茶葉標準園建設,抓好畜禽、水産標準化健康養殖,豐富“菜籃子”供應。提升贛南臍橙、南豐蜜橘産業綜合競爭力。大力發展高産油茶、毛竹、苗木花卉、速生豐産林、森林旅遊業,加快林下經濟發展。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深入推進農業産業化,培育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提升農産品精深加工水平。創新農業生産經營體制機制,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快現代種業發展。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提高農業物質裝備水平。加大科技興農力度,提升農技推廣和社會化服務能力。加強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管。抓好動植物疫病和病蟲害防控。大力發展優質高效農業、綠色農業和觀光休閒農業等新型農業。

    紮實推進和諧秀美鄉村建設。選擇5000個省建村點和3000個以上市縣自建村點,開展新農村建設。抓好村鎮規劃佈局,推進村鎮聯動和村落連片整治,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大力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産業,增強農村發展活力。提高農村公共服務和管理水平,堅決糾正損害農民利益的行為,預防和化解農村社會矛盾,建設農村和諧新社區。

    (五)著力推進城鎮化,不斷拓寬經濟發展空間。

    提升城鎮化質量和水平。堅持走集約、智慧、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按照“一群兩帶三區”城鎮體系規劃要求,優化城鎮空間格局,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加強城鎮規劃和管理,完成江西省城鎮體系規劃,編制鄱陽湖生態城鎮群、新宜萍城鎮密集帶、吉泰城鎮群規劃。加強市政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環境。加強城市數字化管理平臺建設,積極推廣城市網格化管理模式,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發揮比較優勢,突出地方特色,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推進擴權強縣、省直管縣、興鄉強鎮試點改革,增強縣域經濟發展活力。完善提升縣城功能,積極支持産業基礎好、經濟實力強的縣級市和縣城發展為中等城市,形成新的區域次中心城市。力爭縣縣財政總收入過5億元,70%的縣(市、區)財政總收入過10億元。

    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加大城鄉統籌力度,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逐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城鄉、工農關係。調整完善城、鎮、村(社區)空間佈局,統籌推進城鄉規劃、産業發展、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促進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以中心鎮和示範鎮為重點,加大小城鎮建設力度。開展統籌城鄉改革試點,推進農村産權制度改革創新。積極穩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切實解決好進城農民的就業、教育、住房、社會保障等問題,有序推進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力爭城鎮化率提高1.7個百分點。

    (六)深入推進改革開放,不斷激發發展活力。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尊重市場規律,加大重點領域改革力度。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抓好國務院第六批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的銜接落實。完善重大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制度,提高審批效率。深化投資體制改革,進一步優化民間投資環境。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進省鹽業集團等省屬企業股權制度改革。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新農合製度,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深化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完成國有林場改革試點各項任務。深化財稅制度改革,健全政府預算體系和轉移支付制度,增強基層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能力。爭取開展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完善居民階梯電價政策,推行居民階梯水價和階梯氣價。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提高城鄉居民收入。

    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深入實施大開放戰略,進一步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堅持引資引技引智並重,加強與國際國內交流合作,主動承接國內外産業轉移,大力引進高新技術和高層次人才。深化與港澳臺合作。加強與長三角、珠三角、海西經濟區、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對接合作,推進長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設。深化省部合作,推動央企入贛、高校入贛、科研院所入贛工程。推動國際營銷網絡建設,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擴大機電和高新技術産品出口規模,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加快發展加工貿易和國際服務外包,培育出口品牌和出口基地。支持九江參與構建沿長江大通關模式。加快南昌航空口岸、九江水運口岸、吉安陸地口岸建設,爭取設立贛州航空口岸。鼓勵企業“走出去”,支持企業對外投資,拓展國際發展空間。

    (七)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秀美江西。

    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大力推進“森林城鄉、綠色通道”工程建設,完成植樹造林230萬畝以上。加大對“五河一湖”保護力度,實施鄱陽湖濕地、東江源頭生態修復與保護等工程,加強越冬候鳥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新增200個集鎮、8000個村點開展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抓好城鎮、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營運及監管。推進農村地區工礦污染、重金屬污染和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

    紮實推進節能減排。開展六大節能工程,實施節能技改、節能技術産業化示範等項目,力爭形成年節能200萬噸標準煤的能力。推進20個工業園區和産業集聚區實行循環化改造。推進公共機構節能。加快贛州稀有金屬和銅産業循環經濟基地、鷹潭銅産業循環經濟基地建設,推進萍鄉、景德鎮、新餘全國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試點,推進新餘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試點。開展機動車污染專項整治行動。

    完善生態文明制度。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實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和水資源管理制度,開展森林資源和生態狀況綜合監測,加大生態補償力度。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倡導綠色消費、低碳生活,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保護生態環境,發展生態經濟,使江西生態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發展優勢,造福子孫後代。

    (八)加快發展社會事業,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完善教育投入長效機制,嚴格落實財政教育經費法定增長要求。辦好學前教育。推進2000所標準化義務教育學校建設,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積極探索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化辦學。推進200所中等職業學校達標建設,加強職業教育校企對接。推動高等教育走以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提升高等教育水平。

    推動文化繁榮發展。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強文化惠民工作,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統籌文化設施建設,抓好文化精品創作生産。推進數字圖書館、數字影院、數字檔案館建設。做好文物保護工作,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和傳承。推進景德鎮大遺址保護和陶瓷文化創意區建設。加大對原中央蘇區革命舊居舊址保護修繕力度。進一步繁榮哲學社會科學。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提高公民道德素質。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強衛生服務能力建設,落實基層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多渠道補償政策。加強重大疾病防控,深入開展婦幼衛生、健康教育和愛國衛生運動。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加強食品藥品監管,確保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做好人口計生工作,擴大計劃生育特別家庭扶助範圍,實施計劃生育特別家庭再生育輔助工程,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深入開展全民健身運動。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建立健全維護群眾權益機制,暢通和規範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完善和落實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注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建立健全突發事件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和水平。嚴格落實安全生産責任制,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完善社區和農村基層調解組織的服務管理功能,加強對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務。推進平安江西建設,加強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嚴密防範和依法懲治違法犯罪活動。

    切實加強國防教育,紮實做好雙擁工作,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著力提高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質量。

    (九)紮實推進民生工程,增進人民群眾福祉。

    籌集財政性資金700億元,集中辦好利民惠民的76件實事,努力讓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

    促進就業和創業。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城鎮新增就業45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50萬人。免費培訓省內工業園區員工28萬人,創業培訓8萬人。繼續實施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及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工作,培養6000名農民大學生。加大支持青年創業的力度,大力推進創業帶動就業,新增發放小額擔保貸款50億元。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加強社會保障能力建設,做好社會保障卡發放工作。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695萬,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700萬。高度重視老齡工作。做好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提高城市低保、農村低保、孤兒、城鎮“三無”特困群眾月人均保障標準和農村五保戶供養標準。將兒童白血病等20種大病納入保障範圍。

    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實施“三房合一、租售並舉”制度,新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32.24萬套,竣工22萬套。對7萬戶農村困難群眾危房及贛南等原中央蘇區26萬戶農村危舊土坯房進行改造。

    加大扶貧攻堅力度。實施好《羅霄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推進中央蘇區和特困片區扶貧工作,抓好3400個貧困村實施整村推進扶貧,力爭全年脫貧80萬人,完成扶貧移民搬遷5萬人。

    各位代表!

    做好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我們將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推進政企、政資、政事、政社分開,推動政府職能進一步向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健全決策機制和程序,加強績效管理,狠抓督查落實,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嚴格堅持依法行政。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職權、履行職責,做到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大力推進政務公開,實現所有公共資源交易活動網上進行。主動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強化監察、審計等內部監督,自覺接受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深入推進廉政建設。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方針,進一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規範權力行使,堅決查處各類違紀違法案件,嚴厲懲治腐敗分子,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全面落實中央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絡群眾的八項規定,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深入群眾,貼近群眾,講實話、幹實事,敢作為、勇擔當,言必信、行必果,努力創造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新業績。

    各位代表,新的目標鼓舞人心,新的任務催人奮進。讓我們在黨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奮力推進江西科學發展、綠色崛起,為建設富裕和諧秀美江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