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13 10:14:44
分享到:
EN
https://www.gov.cn/

我國信訪工作維護的是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5-13 10:14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體: 打印

2015年5月13日10時,國家信訪局副局長張恩璽做客中國政府網,介紹《信訪條例》修訂實施十週年以來信訪工作法治化取得的主要成效,並回答網友所關心的問題。

[主持人] 一説起信訪,很多人就會有這樣一種印象,以為就是群眾喊冤告狀,這是不是中國特色?請您介紹一下我國信訪的一些情況。

[張恩璽] 信訪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類社會發展到特定階段的産物。不僅現代有,古代也有。不僅中國有,外國也有。在我國歷史上,比如,在堯舜時代,堯置“敢諫之鼓”,舜立“誹謗之木”,清代發生過有名的“楊乃武案”等等,就是類似當代信訪的相關制度和活動。在國外,許多國家把處理公民訴求作為政府或者議會的一項專門工作,比如,德國、瑞典、丹麥等國家設有公民申訴專員制度,法國設有調解專員制度,俄羅斯總統辦公廳設有公民信訪工作局,韓國設有國民苦衷處理局,新加坡建立了民情聯絡制度等等,這些制度在工作理念、功能作用、方式方法等方面與我國的信訪制度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因為國家政治體制不同,因而也有根本的不同。這個不同,主要是,中國當代的信訪活動是人民行使民主權利、實現當家作主的具體體現;信訪工作維護的是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和信訪群眾的合法權益,體現的是我國國家的性質和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因此具有中國自己的特色。

那麼,信訪是不是你説的喊冤告狀呢?事實上,群眾信訪並不都是反映訴求的,也就是説,不都是“喊冤告狀”的。從國家信訪局受理的情況看,其中還有15%左右的是意見建議,有10%左右的是檢舉揭發方面的。信訪本身也不是什麼問題,但由於種種原因,一些群眾反映的訴求沒有得到及時解決或化解,久而久之就有了“問題”,也就有了“喊冤告狀”的行為。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央就建立了信訪工作機構,之後,各地陸續建立相應機構做信訪工作,並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尤其是1995年頒布了《信訪條例》,2005年又作了修訂,明確了新形勢下信訪工作理念、定位、體制、機制等,並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這個制度的存在和發展具有深厚的政治基礎、理論基礎、法律基礎和實踐基礎。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責任編輯: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