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09 17:44:36
分享到:
EN
https://www.gov.cn/

劉尚希:用電量、鐵路貨運量下降是調結構的結果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6-09 17:44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體: 打印

用電量、鐵路貨運量和銀行中長期貸款等實物量和金融指標的變化與經濟走勢密切相關,常被大家認為是觀察經濟走勢的風向標。伴隨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服務業比重快速增加和能源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上述指標與整體經濟的數量關係也發生一些變化。如何科學認識、評價和使用這些經濟指標,並根據經濟發展的變化進一步豐富和完善評判指標體系,是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需要關注和探討的重要問題。為什麼選擇用電量、鐵路貨運量和銀行貸款等指標評判經濟運行狀況?如何運用這一指標體系評判我國經濟運行狀況?2015年6月9日,中國政府網就社會所關心問題電話連線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劉尚希,回應社會關切。

[中國政府網]以今年一季度為例,全國全社會用電量累計1290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8%。較去年同期增速大幅下降了4.6個百分點,三月份單月用電量更是同比下降了2.2%。今年以來的用電量增長較前兩年有明顯差距,增速放緩的趨勢明顯;鐵路運輸也同比下降9.4%,那麼能不能理解為用電量和鐵路貨運量下降就是經濟下行的直接表現呢?

[劉尚希]其實,稍加分析就可發現,今年用電量、貨運量與經濟增長之間的背離,主要是結構變化和技術進步導致的。産業結構,尤其是第二産業比重下降、工業結構中高能耗産業比重下降、能源結構變化,清潔能源比重上升以及能源利用技術進步,都會導致用電量和貨運量下降。煤炭運輸一直在貨運中佔有較高比重,能源結構變化也會在貨運量上反映出來。經濟下行,無疑地也會導致用電量和貨運量下降,但從調結構、轉方式的多年努力來觀察,保持7%的增長,而用電量和貨運量增幅下降,恰恰説明調結構和轉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效。在這裡,不考慮結構變化,把用電量、貨運量作為先行指標來直接判斷經濟形勢的好壞是不準確的。

可見,任何指標的使用都是有條件的,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機械地套用,需要辯證地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責任編輯:馬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