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09 17:47:53
分享到:
EN
https://www.gov.cn/

劉尚希:經濟指標只是經濟變化的近似反映 並非完全依據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6-09 17:47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體: 打印

用電量、鐵路貨運量和銀行中長期貸款等實物量和金融指標的變化與經濟走勢密切相關,常被大家認為是觀察經濟走勢的風向標。伴隨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服務業比重快速增加和能源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上述指標與整體經濟的數量關係也發生一些變化。如何科學認識、評價和使用這些經濟指標,並根據經濟發展的變化進一步豐富和完善評判指標體系,是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需要關注和探討的重要問題。為什麼選擇用電量、鐵路貨運量和銀行貸款等指標評判經濟運行狀況?如何運用這一指標體系評判我國經濟運行狀況?2015年6月9日,中國政府網就社會所關心問題電話連線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劉尚希,回應社會關切。

[中國政府網]有專家指出看中國經濟,不能只看眼前、看局部、看“單科”,更要看趨勢、看全局、看“總分”,但是在很多人並不宏觀掌握這樣全面的指標體系時,我們的宏觀經濟部門如何及時解讀,以免誤讀呢?

{劉尚希}經濟運行是複雜多變的,其過程有不確定性,其原有一些反映這個過程的指標的含義也不是固定不變的,這需要專業性的解讀分析,不能望文生義,就事論事。尤其在決策時,更是需要專業性的研究作為支撐。但這並不等於社會大眾只能被動地等待解釋。水的冷暖,鴨子先知道。處於市場之中的生産經營者、投資者、貿易商,都會對經濟和市場變化做出判斷並採取相應的行動。不同區域、不同行當,其變化帶來的風險和利益是不同的,要靠市場主體來分析預判,宏觀經濟部門不能替代。

市場畢竟是微觀的,而經濟的宏觀走勢更為重要,對於政府而言,需要把握的是宏觀走勢,而不是微觀變化。而一些指標所反映出來的經濟變化,未必是整體的、全局性的,甚至也不是趨勢性,可能是短期性的。如當前經濟增速,是不是代表了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速呢?用電量、貨運量、就業、物價等指標是不是反映了全局的系統性變化呢?其實,所有的指標都只是對經濟的某一個方面的不精確測量。按照“測不準原理”,所有經濟指標只是對經濟變化的近似反映,是重要的參考,但不是完全的依據。這就像醫生給病人看病,不能完全依靠儀器設備給出的那些指標來開處方,高明的醫生只是把哪些生化指標當作判斷病情的佐證。對經濟的理解也是如此。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責任編輯:司徒宇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