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10 09:56:26
分享到:
EN
https://www.gov.cn/

投資審批制度改革應做到“寬進嚴管”激發市場活力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6-10 09:56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體: 打印

3年前,湛江千萬噸鋼鐵項目獲批,當湛江市長走出國家發改委大門時,忍不住親吻項目獲批文件,這張照片迅速在網絡上廣為傳播,引發網友熱議。隨著本屆政府厲行持續推進簡政放權,不斷提速投資審批制度改革,此種景象將會成為歷史。

作為簡政放權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現階段投資審批改革進展如何?下一步將重點開展哪方面的工作?推進改革的進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6月11日,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黨組成員張勇做客中國政府網,就簡政放權,尤其是網友關注的投資審批改革做了深入的解讀。張勇表示,改革要使企業更加方便,把企業能夠自主決策的問題完全交由企業來負責。

在改革開放過程中,投資體制改革已經在向前推進,但是和社會的需要、企業的期盼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有些部門仍然延續著計劃經濟思維,對微觀經濟插手過多。多年以來,到北京“跑項目”、“拿路條”、“拿批文”讓許多地方政府和企業疲於奔命,不堪其擾。

實際上,管得太多,並不等於能管得好。比如説,部分被限制了最高價格的藥品,由於成本上升,企業乾脆不再生産了,吃虧的還是消費者。而為了避開審批,各地也是各出奇招。按照規定,5萬千瓦以上的風電項目,需要國務院投資主管部門核準;於是,全國範圍內一大批4.95萬千瓦的風電項目紛紛上馬,甚至一些大型項目被拆分成許多個“4.95萬千瓦”,嚴重影響産業科學佈局。

投資審批制度改革的核心問題在於,如何確定政府職能的邊界?政府對市場的調控與引導應該止步于哪一個層面?對此,《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給出了明確的回答:深化投資體制改革,確立企業投資主體地位。企業投資項目,除關係國家安全和生態安全、涉及全國重大生産力佈局、戰略性資源開發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項目外,一律由企業依法依規自主決策,政府不再審批。這就意味著,在可預期的未來,政府權力將做“減法”,換來市場活力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加法”。

放權之後,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能不能“管得好”。投資管理的事前審批少了,事中、事後的監管執法就變得更加重要。放權不等於放責,簡政放權、簡化審批並不意味著政府成了“甩手掌櫃”,而是轉變職能的新開始。張勇表示,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職能轉變是三位一體的,不是一放了之,放的目的是為了把它管得更好,能夠更好地造福于社會。

在當前經濟形勢並不樂觀的情況下,就業保持穩定,經濟結構有所優化,一批新産業、新技術、新商業模式涌現,簡政放權發揮了關鍵作用。以投資審批制度改革為代表的簡政放權是順應民心、激發市場活力的好事;但要把好事辦好,讓簡政放權真正做到“既利當前又惠長遠”,改革空間還很大,任務仍然艱巨,需要政府、企業、公眾一起努力,這是一場持久戰。(劉艷丹)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責任編輯:馬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