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06 09:55:22
分享到:
EN
https://www.gov.cn/

氣候變化為跨國界、全球問題 亟需對發展路徑的全新思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7-06 09:55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體: 打印

2013年年底在波蘭華沙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第十九次締約方會議,邀請各國于2015年年底巴黎會議前儘早提交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6月30日,中國政府向公約秘書處提交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文件《強化應對氣候變化——中國國家自主貢獻》,成為第十五個提交國家自主貢獻的締約方(歐盟28個成員國共同提交一份文件)。中國政府提交的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文件,主要包括哪些內容?各締約方提交的國家自主貢獻能否進一步加強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實施?中國提出的相關行動目標,是否足夠有力度?2015年7月6日9時,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鄒驥做客中國政府網,解讀強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並回答網友關心的問題。

[主持人]關於氣候變化,我們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感覺挺複雜的,您跟大家談一談氣候變化。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 鄒驥]説氣候變化從科學原理説起,是工業革命引來,人們向大氣層中累積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上升,産生溫室效應,導致溫度不斷升高,導致全球變暖,産生一系列的負面影響。但是究其累積排放二氧化碳從哪兒?我們説主要是從發達國家,從工業革命二來,特別是19世紀中葉到1990年這段起來,發達國家以不到全球人口20%的佔比達到了大約70%的能源相關二氧化碳排放的佔比。另外如果算工業革命以來的累積排放量,從1750年到2002年,中美歐三大經濟體排放量1:2.6:2.4,也就是美歐之合相當於中國的5倍。即使根據相關的數據顯示,即使到了2020年,美歐之合也相當於中國的2.6倍,就是中美歐的佔比是1:1.4:1.2。這就説明,發達國家向大氣中的累積排放量,先行工業化過程中,這個排放量是今天以至於今後很長一段時期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

現在發達國家進入了後工業社會,已經越過了排放峰值,甚至絕對人均排放水平和總量的排放水平有一些發達國家已經低於中國了,但是這兩個數據都是瞬時排放量,就是短時期內的排放量。在這種情況下,發達國家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它的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産業通過全球化,通過國際貿易投資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包括轉移到中國來了,這也是它減排的一個重要因素。它在全球的産業量上走到了高端。而且這個過程還産生了一個不太理想的結果,就是發展中國家出現了對發達國家高碳發展路徑的路徑依賴,也就是説我們看到一種全人類的風險,就是這種高碳的生産生活方式被循環下去,後期的發展中國家也可能重蹈發達國家的覆轍,這是我們面臨的很嚴峻的挑戰。

就此而言,氣候變化問題的由來過程確實很複雜,與其説它是一個環境問題,不如説是一個發展問題,更確切的講是發展路徑問題,就是你的增長主要來源是什麼,能源結構、能源效率、經濟結構、收入來源,包括人口變遷的方式,這些都會影響到一個經濟體的排放水平。所以我們對氣候變化問題是從這樣一個發展的角度來看,也從全球治理的角度來看,它是一個跨國界的、全球的,就是沒有任何人可以獨善其身,大家同在一個諾亞方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一種創新性的思維,需要對發展路徑的全新思考。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責任編輯:司徒宇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