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06 10:26:11
分享到:
EN
https://www.gov.cn/

目標乃中國對人類的實在貢獻 保證累積排放2030年仍低於美歐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7-06 10:26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體: 打印

2013年年底在波蘭華沙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第十九次締約方會議,邀請各國于2015年年底巴黎會議前儘早提交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6月30日,中國政府向公約秘書處提交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文件《強化應對氣候變化——中國國家自主貢獻》,成為第十五個提交國家自主貢獻的締約方(歐盟28個成員國共同提交一份文件)。中國政府提交的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文件,主要包括哪些內容?各締約方提交的國家自主貢獻能否進一步加強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實施?中國提出的相關行動目標,是否足夠有力度?2015年7月6日9時,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鄒驥做客中國政府網,解讀強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並回答網友關心的問題。

[主持人]中國提出的相關行動目標是不是切合實際的?有的人會擔心,是不是過了?有的人擔心會不會還不夠?您怎麼看?

[鄒驥]我們提出的目標是不是恰如其份,是不是合理呢?還要看氣候變化這個事情有什麼特點,如果你的目標、你的措施符合了氣候變化問題的特點,我想它就應該是合適的,是恰如其份的。首先,氣候變化是一個具有超大時間尺度、空間尺度的事情,它不是一個河北省、北京市的氣候,它是全球的。它也不是説從1990年以來到現在的20多年的變化,我們要觀察排放都是從1750年,270多年以來,我們要展望它有一個全球共識,叫做要在2100年,也就是85年以後,全球溫升要控制在2度以內。由此可見,它的時間尺度也是非常長的。我們現在制定的目標和措施,也許我們有生之年都看不到。

面對這樣一個情況,我覺得中國制定的國家自主貢獻的目標,它是進行一個長路徑的管理,是一個發展路徑的管控。我們提峰值,看似是説2030年前後,實際上看的是從過去,特別是從現在到2030年乃至2030年之後,幾十年內我們的發展路徑是一個什麼狀況,我們的人均排放和人均GDP之間的關係是一個什麼樣的走勢,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對發展路徑進行戰略管控,逐漸實現發展路徑的創新,使得峰值對應的收入水平要低於發達國家的歷史水平。一般來説,發達國家人均GDP在2萬到2.5萬美元的時候,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才達到峰值。

根據我們現在的目標安排,我們不要等到那麼久,等到我們達到14000到15000美元時就可以達到峰值,這個時間在2030年前後。而且峰值水平也應該低於發達國家的水平。美國達到峰值的時候,它的峰值水平大概是人均20噸年排放,歐盟也在10噸以上,裏面的主要經濟體,比如德國都接近14噸。中國目前管控是要在8噸左右,不要超過9噸,絕不超過10噸,是在這樣一個範圍內來管控人均排放目標。所以無論是排放的水平和排放對應的人均GDP以及所對應的發展階段,從這兩個角度來看,我們的發展路徑都是嶄新的,都是前無古人的。就此而言,我想用一種歷史的眼光看,中國提出的自主貢獻目標是一個偉大的創舉,應該説是做了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就此而言,這是有力度的。

第二,如果2030年達到目標的話,為中國整個長期發展路徑,它的排放路徑符合2度溫升的要求奠定了很好的基礎。現在國際上有一些同事在質疑説中國的力度不夠,不能滿足2度溫升的要求。我們經過排查全球研究中國的200多個模型的結果,篩選出來比較符合中國情況的大概有四五十個情境,我們自己也是這樣一個研究結論,就是在國際多個國家學者,他們對中國未來的排放路徑的判斷表明,現在實際上是存在著科學共識的,只是這種科學共識還不為人所知。就是中國目前國家自主貢獻的目標,可以保證中國是在這個軌道上滿足未來,到2100年,全球溫升不超過2度這個要求的,這是科學論證證明的。

當然,這裡面有一個重要的要求,就是我們在2030年以後要加速控排、減排,達到峰值,我想是有信心的,想象我們在2030年以前,應該説25年的時間裏,如果從2005年算起的話,我們節能減排、淘汰落後産能、經濟結構調整、收入水平的提高、物質基礎的日益雄厚、技術的進步、國家治理能力的上升、體制的完善、法規建設的進一步發展等等,在這25年時間裏,或者説從現在算還有15年時間裏,由於我們前十年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那就有理由相信我們後15年能夠做的更好,能夠打下更好的基礎,如果這些基礎都具備了,那中國2030年的時候更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我們是完全有可能讓中國在達到峰值之後,溫室氣體排放穩步下降,最後讓長期的排放路徑、發展路徑滿足2度溫升科學要求範圍之內。就此而言,國家自主貢獻的力度也是足夠的。

第三,如果我們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得以實施,它將繼續引導中國的經濟低碳化,引導中國經濟發展和碳排放逐步脫鉤。過去的數字已經表明,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量和增速遠遠低於人均GDP和GDP總量的增速和增量的。這裡有一組數字,比如2020年、2030年到2050年,中國人均GDP分別達到2005年的3.2倍、5.2倍到11倍,通過實施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同期能源二氧化碳只相當於2005年水平的1.8倍、2倍和0.84倍。彈性是存在的,也就是説我們會以越來越少的二氧化碳排放獲取越來越多的經濟增長。我們完全有理由説,中國的經濟大的趨勢是走向與二氧化碳排放脫鉤的。

和2020年已有的減排承諾相比,中國2020年以後,它的減排力度將全面呈現加速增長的態勢,行動力度進一步增強。如果看中國的2005年到2020年之間以及2020年到2021年到2030年增速的話,減排的平均速率每年減3.9%,但是到2020年以後,到2030年,每年要減4.4%,就是每年下降速度是增速狀態。還有就是我們的非化石能源裝機,2030年中國非化石能源裝機預期是在2014年的基礎上增加9億千瓦左右,也就是2014年全國火電總裝機容量基本相當,而且遠高於美歐的同期水平,年均非化石能源裝機從2005年到2020年的4150萬千瓦,上升到2020年到2030年的6280萬千瓦。總而言之,在2020年之後,在低碳發展的道路上是呈現一種加速前進的態勢,這也表明我們的力度是足夠的。

最後,通過實現國家自主貢獻的目標,中國將確保通過其發展路徑的創新,使我們2020年時候的能源相關二氧化碳的累積排放和美歐的比例依然是我們低於他們,就是中國是1,美國是1.4,歐盟是1.2。也就是説,如果沒有國家自主貢獻,按照一般的正常情況去發展,政策也比較松,肯定是要超的。但由於有這個自主貢獻目標,保證我們的累積排放,到2030年仍然低於美歐水平,這是中國對人類作出的實實在在的貢獻。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責任編輯:司徒宇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