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31 10:39:07
分享到:
EN
https://www.gov.cn/

加強知識産權信息平臺建設,讓專利不再“沉睡”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2-31 10:39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體: 打印

國務院日前印發《關於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産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意見明確,深入實施國家知識産權戰略,深化知識産權重點領域改革,實行更加嚴格的知識産權保護,促進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蓬勃發展,提升産業國際化發展水平,保障和激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已成為知識産權大國的我國,如何解決保護不夠嚴格、侵權易發多發等突出問題?如何完善行政執法和司法保護,實現優勢互補、有機銜接的知識産權保護模式?2015年12月31日上午9時,中國政府網邀請知識産權局保護協調司副司長張志成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原校長吳漢東為網友詳細解讀。

[主持人]在“雙創”很多知識成果出來後我們經常會想到一些問題,這和我們的生活有什麼樣的關係,這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或者經濟發展過程中,一些企業和個人會有什麼用,所以專利的主要價值就是在於運用。但是我們也感覺到有很多專利是躺在實驗室裏沒有走出來,好像就用在了寫論文或者是評職稱上面了。所以專利轉化的困難一直都有,現在在互聯網時代的背景之下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來突破這個瓶頸呢?

[知識産權局保護協調司副司長 張志成]我想這也是我們在起草文件過程中一直非常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我們國家的專利“沉睡”問題。比較典型的舉個例子講像高等院校,高等院校可以説是我們國家的專利第二大戶,除了企業之外,高等院校擁有的有效發明裏佔到全部有效發明專利的10%以上。但是我們如果對比一下,我們也做過一些研究,像美國知名高校斯坦福大學,他們2011年的專利許可量佔申請量的40%,而我國類似的知名大學大概只有0.5%這麼一個水平。我想這也確實説明我們專利的實施運用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

[張志成]但同時我想也要説明一下,專利申請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轉化運用,剛才吳校長已經強調了,包括對企業來講,保持市場競爭力有時候要進行佈局叫防禦專利,有的像高校往往是公開自己科研成果的一個信息,這也是有它自己的一個獨特目的,不一定能夠要求我們所有的專利都轉變為現實的生産力。特別是像高校,它的定位是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它的定位決定不能要求它全部都投入到市場當中去。同時,也表明我們科學研究機構的功能定位決定了我們很多專利離現實的實施還有一定的距離。剛剛我們已經講了,高校擁有的有效發明專利佔到10%以上,這10%的專利可能離現實轉化運用還有一定的距離,所以確實有一定的難度。

[張志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意見》進行了一系列的部署,大概有四個方面:一是專利權益或知識産權權益的改革,改革的意圖就是完善職務發明制度,鼓勵和引導企事業單位健全相應的獎勵報酬和權屬劃分這方面的制度,以進一步激勵創新創造者的熱情。因為這種制度可以讓創新創造者獲得更多的創新收益。二是加強知識産權運營服務體系的建設。這也是兩個層面:一是促進它的産業化有一個專業化的服務機構,這個專業化服務機構可以避免所有的高校、教授、研究員都親自去搞市場轉化,這也不現實;二是創新知識産權投融資的産品和體系,因為一個技術要變成産品要在市場上銷售肯定需要資金的投入,可能我們很多創新創造的人員不具備這個條件。

[張志成]三是提高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對於企業而言,他們的專利佈局應該説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運用它,我們重點要把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的轉化能力進一步提升。所以《意見》也提出要健全高校科研院所的知識産權轉移轉化機構,選拔培訓創新創業導師,加強對青年的指導,推動“互聯網+知識産權”融合發展。這就是您剛才講到的如何發揮互聯網的作用,我們很多青年創業者往往是互聯網一代,是互聯網思維,我們知識産權也要走入互聯網,從而促進它的轉業轉化。

[張志成]四是加強信息平臺建設,這個我剛才已經談到了,信息平臺的建設可以使知識産權的交易雙方實現迅速對接,原來可能要開洽談會、展覽會等等,現在不需要,我們現在可以把知識産權的信息通過有效的渠道公開到網上,同時建立財政資助項目形成知識産權披露制度,大家知道高校科研院所投入産出了什麼樣的專利,可以有效運用扶持政策,把財政資助項目形成的專利更早地轉變為現實的生産力。通過這四個方面的措施破解這個難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責任編輯:馬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