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7 13:10:07
分享到:
EN
https://www.gov.cn/

從“新經濟”看中國信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6-03-17 13:10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體: 打印

“中國經濟完不成已經確定的主要經濟目標,那是不可能的”,3月16日中外記者會上,李克強總理直面經濟下行壓力的問題,回答自信坦然,擲地有聲。

總理對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信心來自哪?當日15時,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毛壽龍做客中國政府網,就總理中外記者會,回答網友問題。

毛壽龍認為,李克強總理的信心,源於他看到了中國經濟很多積極的方面。

比如勞動力資源依舊充足,“我們每年有很多新增人口需要就業,政府還要花很大的力氣創造就業機會,不存在説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勞動力市場萎縮的時期。”毛壽龍説。

比如基礎設施建設仍有很大提升空間,可支撐物流和旅遊業極大發展。再比如為世界所稱道的中國人的勤勞,“中國有很多的退休人員也在非常努力地工作。”毛壽龍表示,這種中國精神,是經濟發展非常強勁的動力。

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來源於總理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及並首次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的新詞——“新經濟”。

毛壽龍指出,對一個經濟體來講,經過一段時間高速增長以後,會有增速放緩的情況,從一般的經濟學原理來講也是如此。如果要繼續保持一定速度的持續發展,就需要增加新動能。

發展“新經濟”是要培育新動能,促進經濟轉型,“新經濟”的覆蓋面和內涵是很廣泛的,涉及一、二、三産業。“新經濟不僅是雲計算、互聯網這些東西,還要看傳統産業本身進入新經濟業態的一些元素。”毛壽龍舉了個例子,比如在三亞購置的房産資源,本來只有度假時才使用,“+互聯網”後,把房産使用權變成“租房券”的形式,既可以使閒置資源産生價值,還可以帶來更多客流量。

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基於對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和防範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清醒認識。

對此,毛壽龍給出了自己的觀點,“新金融出現以後,尤其是互聯網金融出現後給傳統金融提供了非常好的改革契機,金融可以解決很多實體經濟解決不了的問題,尤其是不良資産的處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等。”

“要防範發生系統性的金融風險,這一點我們是做到了的。不能光看上下震蕩幅度的不穩定,而是要從金融全局看待這個問題。”毛壽龍説。

對中國經濟的信心,表現在對民生的關切和實實在在的舉措。

醫療、養老、就業等民生話題,每年記者會都會涉及。今年總理髮放了“安民告示”:“老有所養,不會也絕不是一句空話”、“中國政府對中國公民保證養老金髮放是沒有問題的”。

關於民生“定心丸”,毛壽龍也談了自己的見解,“養老金缺口近期應該是不會發生的。中國還有很多應對資金,還有各種各樣調劑的項目,能夠應對形成的缺口,更別説現在還沒有形成缺口。”

總理説,去産能要做,但職工的飯碗不能丟,中央安排1000億資金主要用於轉崗安置,爭取讓職工拿上新飯碗。毛壽龍對政府解決這個問題非常有信心,政府安排1000億的資金,不夠了還可以追加,説明政府是有準備的,他同時指出,企業和職工的配合也非常重要。

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來源於簡政放權、政務公開的機制保障。

經濟發展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參與和支持,“通過推進改革,就可以激發市場更大的活力、人民群眾更大的創造力,”總理説,“把億萬群眾的勤勞和智慧的空間拓展開來”,就可以投鞭斷流,背水一戰,頂住經濟下行壓力,促進經濟轉型。

毛壽龍表示,“一個國家尤其是大國如果金融發展了,實體企業又發展了,它肯定會成為一個世界經濟的支撐點,它自己也會進入非常好的發展時期。”(向思敏)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責任編輯:張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