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直播>> 新聞辦2>> 重要內容提示
 
河南信陽新農合試點調查:撐起農民健康"保護傘"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7月24日   來源:新華社

新農合撐起農民健康的“保護傘”
——河南信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調查

    新華社鄭州7月24日電(記者顧立林、單純剛)革命老區河南信陽市作為首批試點地區之一,2003年開始陸續推進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試點工作,目前全市八縣兩區全部實施了新農合製度。新農合在保障農民健康,緩解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成為農民健康的“保護傘”、農村家庭的“減震器”和凝聚民心的“粘合劑”。

    新農合受到農民的普遍歡迎

    7月中旬,記者到信陽大別山區採訪,正在固始縣祖師廟鄉七里衝衛生室輸液的67歲的周宗湯對記者説:“農民只掏10元錢,在門診可以花到12元,得了病最高可以報1萬元,這樣的好事讓老百姓攤上了,怎樣説好都不為過!”

    記者來到商城縣汪崗衛生院,剛做過闌尾炎手術的虎塘村農民彭懷玉正躺在床上輸液。他本來在江蘇打工,這次回來照顧生病的孩子,沒想到回鄉路上自己得了闌尾炎。“回家後,俺爸告訴我,他替我一家三口交錢參加了新農合,讓我趕快到鄉衛生院住院,還可以報銷。當時我還不知道新農合是咋回事。”在一旁照顧他的父親彭幫甫笑著説:“我替兩個兒子家交錢時也沒有對他們講,沒想到交錢幾個月後大兒子和孫女住院都用上了,政府這件事辦得農民心裏舒坦。”

    信陽市總人口793萬,其中農村人口653萬。2003年,根據河南省統一安排啟動新農合試點工作,信陽市的試點工作首先在河南第一人口大縣固始縣開展;2006年,新縣被納入全省第二批試點;2007年起,信陽市所轄的另外8縣(區)全部參加新農合,參合農民530萬人,參合率達到81%,提前3年實現新農合基本覆蓋農村人口的目標。

    農民不再“大病拖、小病扛”

    記者到商城縣達權店鄉衛生院採訪時,幾個醫生正忙著為患者做碎石手術的準備。院長諶湘利説,過去衛生院做膽結石、腎結石等泌尿系統碎石手術的,一年不超過100例,但今年實施新農合後特別多,上半年就突破100例,同比翻了一倍,有許多農民患者在出門打工前,花二三百元,主動將結石打掉,免得打工時發作在外花錢多。記者查閱商城縣長竹園鄉衛生院6月份的手術記錄發現,9人手術中有5個是當地的常見病--腹股溝疝氣。院長張聯祝告訴記者,過去農民得疝氣都是扛著、忍著,有的拖了一輩子也沒治療過。實施新農合後,農民來做疝氣手術的明顯多了,花銷不超過600元,解除一輩子痛苦。

    信陽市衛生局副局長李萌曾當過多年醫生,他“領教”過農民得病後的“忍”勁,“大病拖、小病扛”,不到不要命時一般不到醫院。李萌説,新農合改變了農民的醫療健康觀念,有病到醫院,七八十歲老人做手術的也不少見。

    固始縣祖師廟鄉衛生院曾為94歲的任永芳老人做了骨穿孔手術。“當時她問我需要多少錢,我説3000多元就夠了,扣除新農合報銷的部分,她一算兩個兒子一人只需拿三四百元就可以了,高高興興地做了手術。”院長夏玉松對記者説。

    “新農合對緩解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幫了大忙。”固始縣衛生局局長王平説,“2006年固始縣農民住院率由實施新農合前2002年的14.7‰,上升到26.8‰;縣內住院人均總費用由2002年的3249元,下降到2006年的2217元,下降32%。”

    新縣副縣長李君曾做過一項調查,過去有25.1%的患病農民未能及時就醫,12.4‰的農民應住院而未住院。自2006年新農合實施後,農民就醫的人次明顯上升,2006年新縣門診及住院患者比上年增加四分之一,今年上半年較去年同期增長一倍。

    管好用好農民的“保命錢”

    新農合基金是由農民自願繳納、集體扶持、政府資助的民辦公助的社會性資金,要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和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進行管理,必須專款專用,專戶儲存,不得擠佔挪用。信陽市衛生局局長王平均説,為確保農民的每一分“保命錢”都用在刀刃上,信陽市採用嚴格基金監管、嚴格費用控制、嚴格工作紀律等措施,確保基金安全運行和新農合製度健康發展。

    商城縣實行了收繳、管理、使用三分離的制度,即收繳由鄉政府、村委會負責,管理由縣財政設專戶存儲並監督使用,使用由縣新農合管理辦公室負責,達到了“管賬的不管錢,管錢的不用錢,用錢的不見錢”的工作要求。新縣則探索管辦分離的管理方式,農民治療出院後,統一到設在鄉的民政與勞動保障所按規定報銷,除醫院審核外,增加與衛生系統不相隸屬的另外部門參與審核監管。新縣新農合管理辦公室還與縣檢察院簽訂了預防新農合職務犯罪目標責任書,保證了基金封閉安全運行。

    在新農合報銷管理上,固始縣構建了“六個關口”:一個住院病人從入院到出院領取補助,都要經過六個關口的嚴格檢驗,分別是參合身份的審驗、住院費用的控制、費用報銷審核、減免公示、入戶回訪稽查、信訪監督。通過這些防控措施,固始縣共扣減和追回違規資金10多萬元,全部返回新農合基金專戶,有效保證了基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信陽市衛生局局長王平均説,在實施新農合工作的過程中,信陽市以新農合製度為切入點,全面加強鄉鎮衛生院建設。4年間,全市採取國債支持和省市縣共同籌資的辦法,共投入資金6490萬元,改造155所鄉鎮衛生院。現在,信陽市的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明顯改善,服務功能趨向完善,醫療行為更加規範,深受基層衛生人員及廣大農民的擁護和歡迎。

群眾期盼新農合更上一層樓
--河南信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調查

    新華社鄭州7月24日電(記者顧立林、單純剛)革命老區河南信陽市作為首批試點地區之一,2003年開始推進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試點工作,目前全市八縣兩區全部實施了新農合製度,有530萬農民受益,參合率達到81%。新農合在保障農民健康,緩解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記者在採訪時發現,群眾對新農合充滿更多的期待,希望新農合製度不斷改進和完善,以滿足不斷發展的就醫需求。

    籌資標準偏低 僅能“普惠”不能“解難”

    按照目前的籌資標準,參加新農合的農民需每年交納10元錢,中央、省、市、縣各級政府補貼40元錢,農民門診費用是一年12元,住院可以按不同比例報銷,最高限額是1萬元。但記者採訪發現,現有的新農合保障水平,僅僅能解決農民醫療健康的低水平“普惠”問題,離真正的“救急解難”還有一定差距。

    固始縣衛生局局長王平説:“2006年新農合的人均住院費用,縣醫院為2674元,鄉衛生院為1218元,報上一半左右,這樣的開銷對於一般家庭來講並不十分沉重,但對於那些大大突破1萬元封頂線的家庭來説則負擔仍十分沉重。”四年來,固始縣有171人獲得了封頂1萬元的補償。有的花了七八萬元甚至十多萬元,只報銷1萬元,有可能這個家庭一輩子都難以翻身。

    商城縣今年上半年達到報銷1萬元封頂線的農民有29人,其中有16人花銷在4萬元以上,觀廟鄉梅樓村一個患者花了11萬多元。商城縣衛生局局長李東宏説,根據目前50元的籌資水平,對農民補償的最高標準也只能是1萬元,如果再高,就可能透支了;但僅補償1萬元,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仍難從根本上杜絕。

    信陽市衛生局局長王平均建議,新農合籌資標準應該根據經濟發展速度和財力逐步提高,如果以每年增長10%,十年後,新農合的實際籌資數就可達到現在的2.6倍,農民的保障水平將能進一步提高。在現有的資金裏也可以探討拿出少部分參加大病商業保險予以補充。

    基金籌集管理要強化 運行費用亟須保障

    固始縣是河南省第一批新農合試點,籌資已有4年。王平説,目前鄉村兩級組織每遇到籌資就要做大量的思想工作,收農民10元錢,有的要跑上三四趟。這在試點階段作為政治任務尚可推行,等制度全面實施,這種不計成本的短期行為將直接威脅新農合製度的可持續性。

    記者採訪發現,儘管各地正探索新農合基金的管辦分離模式,但目前還沒有真正的管辦分離,有關機構和人員套取新農合資金的漏洞仍然存在。商城縣衛生局局長李東宏認為,目前對於衛生行政部門掌控中的公立醫療機構,管理還比較順手,但隨著更多的民營機構加入定點醫療單位,結合一些地方社保基金、住房公積金曾出現過的問題,對正處於發展中的新農合基金的管理也必須進行科學的制度設計和嚴格監管。

    目前各地最為頭痛的還有管理機構人員編制和經費問題。據了解,信陽各縣區新農合的經辦機構都存在著缺人力、缺經費、缺辦公場所的問題。固始縣新農合管理中心28人中只定編7個人。商城縣新農合運行費用一年至少需要30萬元,目前相當部分資金都是由鄉衛生院墊付,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夯實新農合基礎 全面加強衛生體系建設

    王平均認為,要想發揮新農合更大的作用,提高現有50元籌資的有效性,讓農民在新農合中得到更大的實惠,必須夯實新農合製度的基礎。這與農村醫療體系建設、醫療技術水平、醫院管理和藥品價格等許多工作關係密切。

    “從全縣角度説,目前我們一是缺人,二是缺設備。”商城縣衛生局局長李東宏説,鄉鎮衛生院10多年沒有來一個本科畢業生,2000年至2005年全縣衛生系統只回來7個大專以上的醫學方面的畢業生。而全縣22個鄉鎮衛生院中X光機、B超機有一半左右超期服役,不清晰。

    新縣徒山河鄉衛生院院長胡余學對記者説,方便老百姓看病、將新農合向更高層次推進,制約最大的還是鄉鎮衛生院醫療能力問題,新縣農村許多農民看病要麼上縣醫院,要麼到相鄰的武漢大醫院。“我算過一筆賬,如果80%的農民能在鄉醫院看好病,一人按少花100元算,全縣僅農民醫療支出就可節省3000萬元。信陽市600多萬農民,節省的錢就是6億多元。”

    新縣衛生局局長劉學廣認為:“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鄉,重病不出縣,沒有投入是不可能實現的。”他建議國家進一步加大對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力度,制訂更優惠的政策引導大專以上醫學院校畢業生落戶基層。“只有這樣,人民群眾才能夠就近得到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新農合也才能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