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日14:30,中國氣象局將舉行11月份新聞發佈會,回顧10月份的重大氣象事件和展望未來天氣氣候,並將和廣電總局聯合發佈《加強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佈工作》一文。
[氣象局新聞發言人 孫健]謝謝宋司長,剛才介紹當中,特別講到了過去一個月裏面,有兩個颱風在我國登陸,一個就是“利奇馬”在海南登陸,在海南登陸造成了風、雨影響還是非常大的。但是,海南沒有死亡一個人,而這個颱風繼續西行後在越南登陸,在越南造成了數十人的死亡,所以就形成了一個鮮明對比。另一個颱風在浙江和福建交界登陸,也是強度非常強的,但是在浙江、福建兩省沒有造成一個人員的死亡。可以説也是創造了一個防災史上的奇跡。
大家可能很關注,現在颱風為什麼死人會比以前要少許多,氣象在這方面作出了一些什麼樣的貢獻,我想結合十七大的報告學習,結合這個時期中國氣象局在總結過去五年氣象事業發展成就,可能從中能夠給出一些答案。
在過去五年裏,中國氣象事業是發展速度最快,質量最高,效益最好,影響最大的五年。各級政府對氣象事業的發展建設給予了高度的關注,投入顯著增加,僅中央財政和“十五”與“九五”相比,增加了1.27倍。各級地方政府投入也大大增加,因此有力地保證了氣象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開展。所以氣象現代化水平在這五年當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氣象衛星實現了業務化,這是真正的業務化在這五年裏面實現的。並且實現了雙星觀測,使得我們每五分鐘獲取一張衛星雲圖。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建成了122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氣雷達,在防災減災中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建成了19900多個自動站。我們現在計算機的計算能力和“九五”末相比提高了200倍,通訊能力提高了60倍,實現了省、地、縣三級遠程可視會商,使得上下的溝通、氣象信息的交流十分的順暢,特別是中央氣象臺對各級臺站指導能力大大提高。
氣象業務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天氣預報預測能力不斷增強,我國自主研發的數字預報系統,今年年底將投入業務運行,同時我們現在預報的精細化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們在應對氣候變化科學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我們的氣候模式預估結果進入到IPCC,就是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批准報告中。
我們在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全國氣象部門共制訂了各類應急預案180余件,氣象預警信息的發佈渠道和方式都有了非常大的改變。我們建立了由電視、廣播、報紙、電話自動答詢、警報系統、互聯網和手機短信等預警信息發佈的平臺,我們與中央電視臺合作,在7個頻道當中,開設了30檔氣象節目。中國氣象頻道也正式開播,對社會公眾開始服務。
我們與中國教育電視臺和鳳凰衛視電視臺共同開設了19檔氣象節目,全國31個省區市和300多個地市1000多個縣市都播出了天氣預報節目。31個省級城市和1000多個地縣級單位建立了121氣象答詢系統,全國手機氣象短信服務擁護超過了3800萬,僅今年到目前為止向全國的手機用戶發送各類預警信息超過了12億,同時我們還在全國建立了7萬多電視天氣預報的電子顯示屏,在沿海地區還建立了海洋氣象預警電臺。
社會公眾對天氣預報的關注程度和滿意度也是不斷的提高。五年來氣象在防災減災工作中,尤其是在保障人民生命財産安全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據統計,從1990年到2000年,全國因氣象災害死亡的人數平均為4500名左右,2001年到2006年,也就是進入新世紀,因氣象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下降到2500名左右。經濟損失方面,由1990年到2000年因氣象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約佔國民經濟GDP的3.4%,進入新的世紀,因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約佔GDP的1.4%,1991到2000年間,因颱風造成的人員死亡平均是每年502人,進入新世紀,這個數字明顯下降,尤其是今年,到目前為止因颱風造成的失蹤和死亡人數加起來也僅有69人,為歷史最低。
過去的五年,氣象在其他的工作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像科技創新、國際合作、法規建設等等這些方面,都取得了全面的進步,有關的詳細材料,一會兒會發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