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5日15時,首屆“治未病”高峰論壇開幕式暨“‘治未病’健康工程”啟動儀式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行。專家學者在開幕式上作主題演講。
KY3H模式:“治未病”落地的平臺
中國科學院、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 陶祖萊
中國工程院、航空醫學研究所 俞夢孫
“治未病”是解決迫在眉睫的全球性醫療危機的唯一途徑。只有“治未病”的醫學才是經濟上供得起,因而可持續的醫學;才有可能是公平的和公正的醫學。
從“治病”到“治未病”,一字之差,卻蘊涵著深刻的變革,決非現代醫學的技術性的外延(如疾病早期診斷等等)。核心是觀念的變革,即從以疾病為中心,轉向以人為中心;從以疾病的診斷、治療為中心,轉向以維持、促進人的健康為中心。而人是社會的人,人的生命是精神和肉體的統一(身心整體),且和其所生存的環境有著內在的聯絡。故醫學模式的轉變(從生物醫學到生理、心理、社會、環境四者結合)是“治未病”的必然內涵。
當前,諸如癌症、心臟病、腦血管病等非傳性慢病是人類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威脅(我國青年早卒人數的63%),並構成了疾病社會負擔的主要部分(68.7%),且以18%的年增率上升。半個多世紀的研究和實踐表明,非傳染性慢病是身心整體失調的局部體現。從整體功能失調到疾病的發生是漸變到突變、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漸變、量變階段,身心整體狀態可因正確、及時的干預而好轉,從而避免疾病。這正是“治未病”的最有效時期(“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發”。)因而“治未病”的主題是:(個體化)人的身心狀態的(動態)辨識和(動態)調控。
應該指出,身心狀態辨識和疾病診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後者的依據是基於大樣本統計形成的特異性指標體系,前提是被統計成員一律平等。這實際上是大工業生産思維模式的外延。就身心狀態辨識而言,關鍵是狀態變量(參數)的時序改變和變化趨勢,它們必然是個體化的。把“治未病”和疾病早期診斷混為一談是現代醫學思維慣性的誤導,仍囿於以疾病為中心的觀念之中。
不僅如此,調查表明:每1000個人(16歲以上)每月平均有750人次患病或感到不適。但就醫者僅250人次。未就醫者佔2/3。患病之人尚且如此,何況“未病”?所以,必須從根本上改變現行的醫療服務模式,“治未病”的理念才能付諸實踐。
顯然,“治未病”是一個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從概念、思路、服務模式到運行機制、方法和技術,需要全方位的創新。其內涵必然超越現代生命科學,乃至自然科學的範疇,要求科學與人文的融合。這是世紀的挑戰。
面對巨大而又緊迫的需求、時代和社會的責任,崑崙健康保險、炎黃健康科技、炎黃文化傳媒三家公司,提出了以人(未病/已病)為中心,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險三位一體的健康保障模式(簡稱KY3H模式)。這為“治未病”這一古老而又先進的理念,以適合於當今時代的形式,落實于社會實踐開創了道路,提供了範式。
KY3H模式通過金融契約,發揮健康保險的社會管理、資金融通、經濟補償和市場組織功能,把分散的個體的健康需求轉變為社會化、集約化的健康管理。以金融契約為紐帶,把不同健康需求的人群和現有的醫療保健機構聯結起來,逐步實現以疾病為中心到以人為中心的過渡;同時,以“治未病”為目標,潛移默化,逐步改變相關醫療保健機構的功能和觀念,形成真正的“治未病”的層次結構體系,逐步實現以疾病診療為中心到以維持、促進健康為中心的轉變。
不同於國內、外現有的健康保險,在KY3H模式裏,“治未病”的理念融入于健康保險之中,把對被保險人的疾病損失的事後補償和對他的個性化全程健康管理結合起來。既使被保險人獲得了真正的健康效益,也降低了健康保險的風險,有利於可持續發展。故新型健康保險是KY3H三位一體模式的運行樞紐和可持續保障。
KY3H模式的健康管理是以人(未病/已病)為中心的健康服務平臺,是“治未病”的具體體現。其特點主要有三:
首先,以系統工程的觀念考察人的生命運動。對處於人生不同階段(嬰幼兒、兒童、青少年、成年、中老年、老年、孕期等)的人的身心狀態進行動態辨識和動態調控,且以季節、地域、職業、家庭、社區環境為背景,綜合集成。已初步建立的KY3H私人健康狀態信息庫為此提供了基礎。
其次,以傳統中醫學和養生學為主,融合現代醫學和醫學工程技術,形成以辨體(質)、鑒(狀)態、識(未)病、干預(調理)、評估(效果)等為主要環節構成的個性化健康保障技術和服務體系。開發相應的産品,並形成個性化健康服務産業鏈。
第三,以傳統健康文化理念為主導,以被保險人(未病/已病)為主體,從改變其觀念入手,進行順勢調理,實施互動式健康管理。
健康文化是KY3H模式的基礎,其主體則是中國健康文化。國外的經驗表明,成功的健康管理必以健康教育為先導。而健康教育的核心則是樹立正確的健康理念。不同於西方文化,中國傳統健康文化的基點是堅信人自身具有強大的自愈能力和潛力。調理和養生,作用均在於激發人的潛能,以維持、提高健康。“我命在我不在天”!就是這一理念的高度概括。20世紀90年代WHO的全球調查表明,對於人的健康和壽命來説,遺傳、環境和醫療條件分別佔15%、17%和8%,而人的生活方式和行為則佔60%,居於主導地位。這一結果為古老的智慧作了現代的詮釋。顯然,“上工治未病”和“我命在我不在天”!這兩個互為表裏、互為因果的理念是中國傳統健康文化的精髓,它們和後工業化時代的“人本”精神相融合,必將使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煥發時代的光彩。
對於中醫特色預防保健體系的建設來説,KY3H模式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KY3H健康保障模式和以政府為主、以基本衛生保健為目標的社區醫療保健系統相結合,互補相成,將逐步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以人(未病/已病)為中心的預防保健體系。後者面向廣大城鄉基層;前者則以滿足不同人群多層面、全方位的健康需求為目標,尤其適合於功能社區和高端居民社區,這對於改變社會健康意識作用巨大;其次,KY3H模式所創導的觀念、思路和服務模式等,對於社區醫療保健系統的建設有普遍意義。總之,KY3H健康保障模式的實施和推廣,將為傳統中醫的繼承和發展,為醫學目的調整和醫學模式的轉變,發揮大於目前人們所想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