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直播>> 部委1>> 背景資料
 
文化部調研組抵寶雞 制定重建方案保護文化遺産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6月05日   來源:文化部網站

    由甘肅天水市驅車趕到陜西寶雞市,在眼下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文化部災後重建規劃調研組一行7人就是這樣進入寶雞市的。久聞而未見過的寶雞在災後仍然令人吃驚地“繁華”著,但地震還是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繁華”的街道上搭滿了應急的防震棚。

    5·12大地震使寶雞市32人遇難,392人受傷,受災人口達88萬多,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7億元。但寶雞市在地震發生後行動迅速,目前全市群眾人心穩定,社會大局平穩。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一行查看了寶雞市圖書館和陳倉區文化館、圖書館,發現沒有倒塌的大樓已經不能使用。

    周和平一行在陜西省文化廳副廳長蔣惠莉的陪同下由陳倉區上行西寶高速,由於道路堵塞,調研組繞道危險的山路方駛入西漢高速,穿越雄赳赳的秦嶺隧道,抵達陜西受災最為嚴重的漢中市。漢中市位於陜西省西南部,北通關中,南達川渝,西出甘隴,東控荊襄,漢江橫貫中西,下轄10縣1區和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漢中是劉邦成就漢室基業的發祥地,是諸葛亮六伐曹魏的戰略大後方,是絲綢之路開拓者張騫的故里,是造紙術發明者蔡倫的封地,以“兩漢”和“三國”文化為特色的歷史遺存馳名中外。5·12大地震波及漢中全市,烈度達6度,所轄11個縣區、233個鄉鎮、2745個村(居委會)不同程度受災,其中略陽、寧強縣受災情況尤為嚴重。

    地震給漢中文化系統造成了嚴重影響,全市58個文化單位受災,11個文化館(群藝館)、4個圖書館、8個影劇院、7個劇團、22個文化站、6個縣的文化局機關出現災情,已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700多萬元。

    6月1日調研組抵達漢中,當晚即趕往漢中歌舞劇團。這個擁有革命歷史和革命傳統的歌舞劇團一直受到文化部和陜西省文化廳的關愛。由文化部、財政部聯合贈送的流動舞臺車在地震中成為最安全的“陣地”。儘管夜色深沉,調研組的到來為劇團在職人員、離退休人員增添了重建家園的信心。

    6月2日,調研組懷著迫切的心情趕赴重災區略陽縣和寧強縣。陽光燦爛,被環山擁抱的略陽縣仍余震不斷,山體隨時可能出現滑坡,略陽縣政府就處在這樣的險境中。略陽成為一座“站立著的危城”。調研組在略陽縣政府的防震棚中聽取縣領導的情況彙報,略陽抗震救災指揮部也設立在此,現場忙碌卻不慌亂。

    略陽文化系統受災情況嚴重,文化館、圖書館、電影公司等文化單位和21個鄉鎮文化站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建於1978年的文化館本身已經十分陳舊,經這次大地震及不斷的余震之後,墻體、地面嚴重拉裂,畫廊庫房墻體坍塌,整棟樓已被鑒定為嚴重危樓,文化館辦公及職工生活受到嚴重影響。縣圖書館墻體和樓道拉裂,辦公設施嚴重移位。全縣21個鄉鎮文化站普遍受損,其中由中央文明辦捐建的何家岩文化中心站和橫現河文化站因地基下沉、墻體出現裂縫,已無法使用。全縣文化系統直接經濟損失達445萬元。地震發生後,略陽縣立即成立文化文物系統抗震救災領導小組,查看災情,組織幹部職工撤離危險建築物,安排有關人員到現場拍攝受損資料,落實監測措施,及時上報災情。

    寧強縣位於陜西省西南角,轄26個鄉鎮、269個行政村、8個社區居委會。文化部災後重建規劃調研組在余震不斷的情況下來到了寧強縣宣傳文化中心。這裡集中了縣文化館、劇團、文管所、圖書館、文聯等多家單位,是一個具有相當規模的文化重地。5·12大地震使這個文化陣地遭受重大損失,中心兩座大樓多處出現裂縫,基本無法使用。中心院落裏搭滿防震棚,其中一個大帳篷鋪鋪相連,供職工及家屬集體居住;在另外若干帳篷中,災後各項工作正有序進行。

    周和平在炎熱的防震棚中對寧強縣文化系統的幹部群眾説,災後重建工作非常重要,文化重建工作是其中重要的環節。希望大家群策群力、克服困難、積極行動,全面、快速推進文化設施損毀情況的評估及文化設施維修、重建規劃方案的制定。他強調,在災後文化重建過程中一定要特別注重保護文化遺産,注重保持民族文化特色,尤其像寧強縣這樣的羌族文化特色區,在災後重建中更應該保持其文化特質。

    6月3日,文化部災後重建規劃調研組飛抵成都,奔赴德陽、綿竹、安縣等四川省重災區,深入展開文化災情調查,促進文化重建工作儘早納入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