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直播>> 部委1>> 重要內容提示
 
“文化遺産日”期間將在民族文化宮組織46場演出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6月11日   來源: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2008年6月11日上午10時,文化部召開新聞通氣會,介紹2008年文化遺産日有關情況。

  [中國藝術研究員副院長 張慶善]:剛才董局長、降局長介紹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安排,中國藝術研究院正按照文化部的統一部署,主要承辦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展演、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技藝展和6月14日要進行現場直播的《中國記憶——守護我們精神家園》的一個大型直播節目。剛才周部長講到今年遺産日不同尋常,在遺産日期間,我們前後大約要組織46場演出,都在民族文化宮,而且今年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演出的單位絕大多數都是來自於基層,演員絕大多數都是來自於基層的一些民間藝術家們,所表現的節目大多數也是中國傳統的一些非常珍稀劇種和民族民間藝術,這是這次展演活動非常突出的特點。

  從今天晚上,整個遺産日活動其實已經開始了,第一場福建的高甲戲是柯派醜行藝術,雖然北方人聽不懂,但是我們這次特別要求打字幕。我是北方人,我第一遍看高甲戲的時候光看人家樂不知道樂什麼,後來知道唱什麼以後確實很有意思,高甲戲是以醜行為主。還有很多戲很多人聽都沒聽説過,我們也把許多項目已經列入國家名錄了,之後很多珍稀的藝術形式和劇種就表現出來了,這幾年表現特別明顯,到北京展演一次就可能救活一個劇種。

  我這裡也特別要強調一下,咱們這次演出的時候,14日晚上剛才周部長講到四川民間歌舞的節目,這不是特意安排的,是原來按計劃遺産日期間就有這樣的安排,在遺産日前後就有四川的節目來,後來5·12大地震是大家意想不到的事情,當時我們馬上和四川省文化廳聯絡,四川遭受這麼大的地震我們提出是不是推遲,把節目時間進行調整,結果沒想到四川的朋友,特別是災區的朋友堅持要按原計劃來。

  這個節目分四個部分,大家一看就能感覺到有很突出的民族特色:第一主要是號子類的,也有少數民族的,比如阿壩的曲目,第二部分是羌笛這也是羌族的主要藝術形式,據説羌族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有幾千年,至少有三千年的歷史,甲骨文産生的時候據説就有羌人的記載,我不知道為什麼在唐代的歷史中多次提到羌笛,據説羌笛很適合表現悲愴的情緒,這次來演出的都是羌族(主要是阿壩、汶川、茂縣、北川)其中有4位藝術家的家中有親人遇難,但是他們還是堅持在北京演出,而且演出的節目我覺得也是很具有代表性的,比如説羌笛的演奏,羌族多聲部的民歌,羌族民俗歌舞,羌族羊皮舞等,所以這也確實是既表達了他們作為災區人民不屈不撓的精神,同時也表達了他們的一種感情——億萬人民這樣支持災區,他們也要借此機會表達對祖國人民的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是彝族風情,第四部分是康巴古韻,是藏族的,這些展演活動確實能夠體現我們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豐富多彩,同時也能體現這幾年來我們在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中的一些很有成效的成果。這此展演活動總共40多場,主要是戲曲和歌舞。

  第二大部分是一個展覽,我們叫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技藝展,這個展覽最大的特點就是突出傳承人,突出傳承人的技藝,我們大約要請四、五十位非常有代表性的傳承人,展示他們的一些技藝,用圖、畫面、現場表演等來展示,還有一項很重要的活動就是6月14日在中央電視臺和保護中心合作做一台非常大的直播節目叫做《中國記憶——我們的精神家園》,這個活動很有特色,就是在遺産日以來第一次以非物質文化遺産為主題做的現場直播的活動,直播形式很有新意,採取室內室外相結合的方式,有室內的在演播室的專家採訪,要談我們國家非物質遺産保護中的許多重大的問題,在中央電視臺一號轉播大廳還要展示一些精彩的傳承人的絕藝和表演,室外選了兩個點,一個是黃山,一個是泉州,這兩個點在6月14日那天他們是要當場進行展示的,主要突出傳承人和文化生態保護區,這就體現出了我國在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方面發揚到哪一個階段,不管是我們在理念上還是理論上都已經意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關鍵是傳承人保護。

  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重要途徑是文化生態保護區的方式,我們現在至少有兩個文化生態保護區已經開始做一些深層次的探索,而且有可能在文化遺産日還要公佈新的文化生態保護區,這充分展示了我國非物質遺産保護進入了新的階段。這樣的展播實際據説是14日中午12點現場直播,牽扯的內容很多,不光是我們所熟悉的民間舞蹈、音樂、中醫藥、少林功夫以及體育競技的一些東西,還有咱們的建築,這些都要通過現場展示傳達給大家。

  總之無論是展覽、演出等各種形式都是想借文化遺産日這個很好的契機,對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再次提醒國人的關注,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保護我們的文化遺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