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4日(星期四)上午10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請國家汶川地震專家委員會主任馬宗晉院士、副主任史培軍教授、專家董樹文研究員介紹四川汶川地震及災損評估情況,並答記者問。
[國家汶川地震專家委員會主任馬宗晉]這次大地震發生在龍門山的主斷裂上,位於我國南北地震帶的中段。從區域構造背景上看,新生代早期,印度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發生碰撞,形成了青藏高原。在青藏高原隆升的過程中,兩側邊緣帶構造應力長期積累。初步推斷,在印度板塊總體向北東方向的作用下,青藏高原東緣沿龍門山構造帶向東擠壓,並受到四川盆地的推擋,促使巨大的能量在龍門山映秀-北川地帶突然釋放,暴發了汶川大地震。
汶川地震的主震發生在具有右旋性質的仰衝型斷層帶上,震源深度為15公里左右。通過現場地震地質構造的考察及多種觀測資料的分析,現已初步認定,于中生代早期已開始逐步形成的北東向龍門山已伴生了三條近於平行的斷裂,位於龍門山的映秀-北川斷裂即是汶川地震的發震主斷裂。
從龍門山及其外圍地區多年連續觀測的地球物理資料來看,此次地震之前尚未能認定有顯著的異常,因此也未能給出短期和臨震預報。雖然幾代地學工作者的理想和不懈的追求,期望能給出一次明確的預報,但現在我們離這個目標還遠。中國的地學工作者會和世界其他國家的地學工作者一道迎難而上,我們相信終究會取得某些種地震類型的認知,從而一步步地獲得減輕地震災害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