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6日下午3時,教育部在北樓二層報告廳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介紹近期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有關情況。
[教育部科學技術發展中心主任李志民]新聞界的朋友都知道,在今年年初,2007年2月27日,黨中央國務院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科學技術獎頒獎大會,胡錦濤總書記給獲獎人員頒獎。在這次頒獎中,我們2006年高等學校獲得自然獎、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總的獎項有250項,在自然獎中2006年度國家總共評了29項,高等學校完成的是15項,佔總獎數的51.7%。特別需要值得一提的是在這15項中有兩項是一等獎,這是我們國家自然科技獎連續兩年空缺以後的第一次受獎。2003年有一次受獎,那是由中科院和大學共同合作完成的,2004年、2005年國家一等獎都是空缺。
在發明獎裏,國家總共評了41項,由高等學校完成25項。進步獎評了184項,高等學校完成了106項,從總的比例來看,2006年我們在三大獎中,高等學校完成的比例都超過了50%。科技成果的獲得是長期積累的過程。有一個統計數據,從1985年到2006年,高等學校完成的課題成果佔國家獎的比例,自然科學獎基本上是50%,國家技術發明獎佔到1/3,科技進步獎佔到1/4。我們從1985年,全口徑算起,從2003年開始,我們差不多三大獎項都完成了50%。
這和我國重視高等教育的發展,特別是在“十五”“九五”的投入,對“211”工程的重視,對高校建設的重視,使得科研設備、人員儲備都有很大的發展。在我們培養社會主義建設的人才過程中,我們作出了很大的科技貢獻,都超過了50%。我曾經統計過一個數字,從1998年到2003年,高等學校的科研經費分縱向和橫向,高等學校的科研經費從拿到國家財政的撥款的科研經費,在這五年中最高一年佔得不到10%。也就是説,高等學校拿的國家的財政經費,從不到10%,到完成這麼多的科研成果,這説明我們高等學校的科研投入産出是巨大的。
一個學校的建立到現在科技成果的完成,主要是國家辦的一些大學,高等學校大概在這裡面佔到80%左右。現在的民辦高等教育基本上還是以教學為主,在科技發展上的關心還不夠。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