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直播>> 部委2>> 重要內容提示
 
陳凱先:"醫學目的調整與健康保障服務模式創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1月14日   來源: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2009年1月14日9時,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行第二屆“治未病”高峰論壇。

醫學目的調整與健康保障服務模式創新
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中醫藥大學校長 陳凱先

    剛才聆聽了王部長的主旨講話和總後衛生部領導的主旨發言,感到收益非淺,深受鼓舞。"治未病"作為中醫學的一個經典理念,在現代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能得到大力推廣和應用,充分顯示了中醫的巨大魅力。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醫學目的調整與健康保障服務模式創新"。圍繞這一主題,我想講以下三方面的內容:
    一是健康保障服務模式創新的邏輯起點;
    二是健康保障服務模式創新的基本要求;
    三是中醫特色健康保障服務模式(KY3H模式)的特點。

    一、健康保障服務模式創新的邏輯起點

   21世紀,醫學正經歷著重大的變革。早在20世紀90年代,人們就指出:現代醫學"已經進入一個以個體化醫療為特徵的新時期"(R.McIntire,ALEA Lecture,1992)。這是生命科學和醫學工程技術進步的必然。然而,更具根本性的變革來自兩個方面。

    一是醫療費用惡性膨脹引發的全球醫療危機,迫使人們對醫學的目的(GOM)進行深刻的檢討。為此,1992年WHO組織了GOM國際研究小組,1996年11月該小組在研究總結報告中明確指出:"目前醫學的發展是在全世界製造供不起的不公正的醫學"。"現在許多國家已經走到了可供性的邊緣"。世界各國的醫療費用增長幅度普遍大於GDP的增長幅度。以全世界經濟最發達、科技最先進、人均衛生投入最高的美國為例,1950-1976年,人均醫療費用(以不變價美元計)上漲了302.6%,而平均壽命無明顯提高。1980-1990年,醫療費用從GDP1.2%上升至11.5%。針對這一危機,克林頓政府曾實行了一系列改革。但1992-2002年美國醫療費用還是翻了一番,2006年美國醫療費用已佔GDP16.8%。按這一趨勢,到2028年美國的醫保體系將無錢可用。導致這場迫在眉睫的危機的根源,是醫學目的出了問題。"錯誤的醫學目的,必然導致醫學知識和技術的誤用"。"考慮到醫療服務可以獲得巨大利潤時,尤其為此"。要解決這場全球性的醫療危機,必須對醫學的目的作根本性的調整,把醫學發展的戰略優先從"以治愈疾病為目的的高技術追求",轉向"預防疾病和損傷,維持和促進健康"。只有以"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為首要目的的醫學,"才是供得起,因而可持續的醫學"(GOM國際研究小組總報告,1996,11)。

    二是以征服諸如心、腦血管、癌症等非傳染性慢病(NCD)為目標的第二次衛生革命的流産,啟發了人們對生物醫學模式的反思。一項對死亡率居前10位的疾病的致病因素大樣本流行病學調查(1歲以上人群,美國)結果表明,對於NCD的發生而言,人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的作用遠大於生物學因素,以死亡率居前三位的心臟病、癌症、腦血管病為例,包括遺傳在內的人的生物學因素分別為25%、29%、21%;而生活方式和行為則佔54%、25%、50%;環境因素則分別佔9%、24%、22%。90年代WHO的全球調查更表明,對於人的健康和壽命來説,生活方式和行為起主導作用(60%),環境因素次之(17%),遺傳因素佔15%,醫療服務條件佔8%。顯然,非傳染性慢病的有效控制,要求醫學模式的根本變革,即從生物醫學轉向生理-心理-社會-環境四者相結合的新醫學模式(人的醫學)。

    顯而易見,人類對醫學核心價值的深刻反思,導致了醫學目的的調整和醫學模式的轉變。而這樣的調整與轉變,必然引發健康保障服務模式的創新與革命。

    二、健康保障服務模式創新的基本要求

    按照調整後的醫學目的,創建新型的健康保障服務模式,應當以"把握健康"為要義,在服務理念、服務準則、服務功能、服務流程、服務內容等方面體現下列基本要求:

    一是要具有先進的服務理念。應當符合醫學目的調整的方向,從注重局部病變轉向注重人的整體功能狀態,從關注疾病治療轉向關注健康維護,彰顯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

    二是要具有創新的服務準則。應當在先進的理念指導下,充分利用現有的醫學科學技術,並體現各醫學的優勢;應當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綜合評估健康狀態;應當針對不同人的不同健康狀態,進行動態、系統、全程、遞進的保障服務。

    三是要具有綜合的服務功能。應當包括健康狀態與風險評估功能、健康狀態管理與服務功能、健康文化傳播與教育功能、健康狀態管理與經濟補償的承諾功能等方面。

    四是要具有規範的服務流程。應當按照服務準則,以控制健康風險、改善和提升健康狀態為重點,將實現服務功能的各個要素有機組成前後貫通、系統全程的服務流程。

    五是要具有完整的服務內容。應當全面實現服務功能,具有整體性;應當體現對不同健康狀態和不同健康風險的針對性,具有個體性;應當滿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和不同選擇,具有多元性。

    三、中醫特色健康保障服務模式(KY3H模式)的特點

   中醫特色健康保障服務模式(KY3H模式),以"治未病"為核心理念,以個體人健康狀態為中心,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險為一體,通過結構化設計、規範化模塊的系列服務,全面防範疾病發生、發展、變化,並在經濟上實現可持續的健康保障-服務模式。

   中醫特色健康保障服務模式(KY3H模式)的主要內涵是,服務理念--管理風險,固本治本,提升狀態,祛病健人。服務準則--中醫為體,中西兼用。服務功能--傳播教育,提升狀態,協助就醫,實現健康服務與經濟補償的"兩個承諾"。服務流程--建庫而知己,知己而求己,知己而求醫,個體、系統、全程、遞進。服務內容--結構化設計、規模化模塊的系列服務。這一模式的特點主要有三:

    一是以"治未病"為核心理念。"治未病"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提出來了,經過歷代醫家的不斷充實和完善,逐步形成了具有深刻內涵的理論體系,其核心就是一個"防"字,並特別強調要達到"防"的目的,關鍵是要保養身體、培育正氣、提高機體的抗邪能力。中國傳統醫學的這一核心理念--"治未病"和21世紀醫學目的調整的方向是完全一致的。

    二是以個體人為對象,以個體人健康狀態為中心。應用系統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考察人的生命運動(健康狀態)參數的時序變化及變化趨勢,對處於人生不同階段的人的健康狀態進行動態辯識、評估和干預。

    三是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險為一體。體現了保障人的健康,必須圍繞人的健康狀態而非僅僅針對"疾病"提供保障服務,並且通過提供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和健康保險"三位一體"的服務來預防或減少健康風險,並提供經濟上可持續的保障。其中健康文化是基礎、健康管理是核心、健康保險是保障。

   對於中醫特色健康保障服務模式(KY3H模式),有關專家學者運用系統科學的原理和系統工程的方法,與國內外已有的醫療服務模式、健康管理經驗以及健康保險等,進行了多學科綜合分析和系統的比較研究後認為,具有顯著的先進性。

    1、提出了個體人健康狀態風險的概念,把"治未病"這一傳統醫學理念融合於當代人的切實的健康保障需求之中,賦予了健康保險、健康管理以新的內涵,即:以個體人健康風險控制為目標的健康保險具有健康服務和經濟補償兩個承諾,而健康風險管理不僅僅是管理式醫療。

    2、提出了健康風險管理新思路,即防病前、病中、病後之病,並在"知己"的基礎上指導、協助就醫(簡稱"三防一治")。

    3、以傳統中醫學和養生學為主,融合現代醫學和醫學工程技術等,提出了以中醫體質和身心整體功能狀態有機結合的個體人健康狀態辯識、干預、評估的方法學體系。

    4、對健康狀態風險和疾病發生、發展的不同階段個體人面臨的健康風險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和歸納,提出了"三種人"、"八類健康狀態"、"六個健康風險因素"和"五個管理方法要素",形成了"KY3H健康保障服務"的規範化模塊。

    5、規範了KY3H服務內容,提出了健康保障服務産品陣列構架(四類八款),在整體性、系統性中充分體現個性化、人性化以及服務提供特色化。

    6、以"治未病"理念為先導,個體人健康信息的智慧系統為支撐,個性化全程健康管理與被保險人疾病損失的事後補償相結合,實現了健康保險與健康管理服務融合、健康管理技術與健康文化傳播結合的設計理念,體現了工程科學的方法在健康保障服務領域的成功應用。

    我們正處在一個激蕩、變化的時代,我們正處於一個醫學目的發生重大調整、健康保障服務模式創新的歷史進程中,讓我們共同見證"治未病"這一古老而又年輕的偉大實踐,共同迎接人類美好的、健康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