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直播>> 新聞辦1>> 重要內容提示
 
經過三年探索 土地督察制度基本框架已經形成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6月23日   來源: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定於2009年6月23日(星期二)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請國土資源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國家土地副總督察鹿心社和國家土地副總督察、部黨組成員甘藏春介紹“保經濟增長、保耕地紅線”行動進展與成效等方面情況,並答記者問。中國政府網進行現場直播。

   [中國新聞社記者]: 第一,2006年7月份國家土地督察制度正式建立,到現在即將3年。請問作為一項新制度,近三年來土地督察制度究竟發揮了什麼作用?第二,在材料中提到,由於地方配套資金跟不上,可能會出現新的閒置用地,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就這兩個問題能不能請您解釋一下?

   [甘藏春]: 土地督察制度建立已經將近三年。作為一項全新制度,在實施的三年當中,按照邊工作、邊組建、邊實踐、邊總結的原則不斷探索。經過三年的探索,土地督察制度的基本框架已經形成。土地督察機構的工作得到了地方黨委、政府的理解、重視、支持,得到了全社會的重新認識。作為加強土地管理的一支新的生力軍,土地督察機構在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當中,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踐中,在加強土地管理的活動中,扮演著三個角色:一是18億畝耕地紅線和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堅強守護者;二是國家實施土地調控政策的忠實護航者;三是推進土地管理改革、土地法律法規政策完善的積極促進者。

    按照這三種角色的要求,三年來土地督察機構開展了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督察、土地利用計劃督察,對重點地區出現的土地違法行為開展了重點督察、專項督察。在實踐中探索了例行督察、審核督察等督察形式,到目前為止,先後對18個省、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出現的部分個別地區的違法行為,發出了19份整改意見和建議。為了配合國家土地調控政策的實施,國家土地督察機構先後組織了2007年的“全國土地執法百日行動”和2009年的“雙保行動”。同時積極支持省級政府改善土地管理工作。實踐充分證明,黨中央、國務院建立國家土地督察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的一項有效制度。

   [鹿心社]: 一些項目因為地方資金不配套,可能形成新的閒置用地。這主要是指有些項目,中央投資一部分,又要地方配套一部分相應的資金。據我們調查了解,中央投資的這部分到位非常及時,但是地方政府需要配套的資金在一些地方落實不好,不能及時到位。一個項目只到位落實了一部分資金,而另一部分資金不能落實、不能到位,這個項目就不能及時完成,所以提供的土地就有可能閒置。針對這一現象,我們對地方及時做了提醒,商榷有關部門採取措施,來防止這種現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