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直播>> 新聞辦2>> 背景
 
新中國體育輝煌六十年:從極度落後走向全面輝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9月23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9月23日電 全國人民喜迎新中國成立60週年之際,北京奧運會恢弘壯麗的畫面仍然歷歷在目,胡錦濤總書記全面論述體育工作的9.29重要講話記憶猶新。2009年8月30日,溫家寶總理簽署國務院第560號令,正式頒布《全民健身條例》,並將於10月1日起施行。這是發展全民健身事業的新的歷史里程碑,同時也是我國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齊頭並進、各項體育事業全面協調發展的生動寫照。

    60年彈指一揮間。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幾代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身體力行和親切關懷下,中國體育從極度落後走向全面輝煌,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中國體育的發展正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偉大進程的縮影,也是中華民族奮發圖強、努力實現偉大復興的精彩寫照。

    體育成為健康、時尚的大眾生活方式

    1952年6月20日,毛澤東同志為即將成立的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欣然題詞:“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為新中國的體育事業指明了前進方向。從此,提高國民素質、強健民族體魄就成為體育工作堅定不移的根本宗旨。上個世紀50年代,“準備勞動與衛國體育制度”、體育鍛鍊標準的實施,就曾掀起了新中國第一個群眾體育熱潮。在學校、工廠、街道和農村的場院裏,到處迴響著廣播體操的旋律,躍動著體育鍛鍊的身影,充分展示出新生的共和國的勃勃生機。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群眾體育進入全面、規範發展的新階段。

    1995年6月,國務院頒布實施了《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受到廣大群眾的熱烈響應。從此開始,“全民健身”逐漸成為新的社會流行語,“請人吃飯不如請人流汗”的觀念得到廣泛認同,參加體育健身活動成為老百姓一種健康、時尚的生活方式。各級政府和體育部門順應廣大群眾的要求,以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為出發點,著眼于構建親民、便民、利民的體育服務體系,不斷開創群眾體育工作新局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群眾身邊的體育場地和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全民健身計劃實施以來,中央和地方投入鉅額資金,在公園、街道、居民小區和村鎮建設了13批、11萬多條方便、適用的“全民健身路徑”和157個規模較大、功能齊全的“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實施“雪炭工程”,建設了318項小型公共體育場館和設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 列入了國家“十一五”規劃,在全國7萬7千多個村莊建設了籃球場、乒乓球臺等體育設施。目前,我國各類體育場館約85萬多個,是上世紀50年代初期的200倍以上。人均體育場地面積1.03平方米,是新中國建立初期的100倍以上。

    群眾身邊的體育組織不斷完善,群眾體育鍛鍊的科學化水平不斷提高。目前,我國各級、各類群體組織基本覆蓋了全國城鄉,形成了從中央、省級、地市級、區縣級一直到街道(鄉鎮)的層次結構。其中,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所屬會員如全國性單項體育協會、省區市體育總會、行業體協176個,群眾健身活動晨、晚練點20多萬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3092個;我國先後實施了體育鍛鍊標準制度、國民體質監測制度、社會體育指導員制度等,定期對群眾體育現狀進行調查,對國民體質狀況進行監測,並向社會公佈結果,指導和規範群眾的體育健身活動。剛剛頒布的《全民健身條例》是第一部專門針對全民健身的行政法規,將為保障人們參加全民健身活動的合法權益、促進全民健身活動開展提供堅實的法律保障,標誌著我國全民健身工作和體育事業進一步走上法制化、規範化的軌道。

    群眾身邊的體育活動豐富多彩。《全民健身計劃綱要》頒布實施以來,各級體育部門針對不同人群,利用各地不同的自然條件和景觀,圍繞節假日組織開展了元旦登高、春節長跑、健身大拜年等特色鮮明、豐富多彩的群眾體育活動;開展了以場地設施建設、健身指導、普及體育知識為主要內容的體育下鄉、體育進社區活動;全面啟動了“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籌辦北京奧運會期間抓住機遇開展了“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活動”;各類群眾性體育競賽活動已經形成制度化,新中國成立以來共舉辦了6屆農民運動會、8屆少數民族運動會、7屆殘疾人運動會、9屆中學生運動會和8屆大學生運動會,創辦並成功舉行了3屆以非奧運項目為內容的全國體育大會。據統計,目前我國經常參加體育鍛鍊者達到28.2%,全國城鄉有3.4億人經常參加體育健身活動。北京奧運會後,國務院批准設立了我國第一個全國性體育節日,即每年的8月8日為“全民健身日”,表明了黨和國家對全民健身事業的高度重視,對全民健身運動廣泛深入開展是一個極大的促進。

    頑強拼搏、為國爭光,在奮進中不斷鑄就新輝煌

    1952年,由40人組成的中國體育代表團參加了在赫爾辛基舉行的第15屆奧運會。五星紅旗第一次飄揚在奧運賽場上,向全世界宣告一支新的體育力量的誕生,表達了新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60年不懈追求,60年拼搏奮鬥,幾代中國運動員為我們留下了國際體育競技場上一個個難忘的瞬間,中國競技體育在不斷跨越中走過了一條充滿艱辛而又光彩奪目的發展之路。

    1956年6月7日,在上海舉行的中蘇舉重友誼賽上,陳鏡開以133公斤的成績打破了最輕量級挺舉世界紀錄,這是我國運動員創造的第一個世界紀錄;1957年,跳高運動員鄭鳳榮成為我國第一個打破世界紀錄的女運動員;1959年,在原西德多特蒙德舉行的第2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中,21歲的乒乓球運動員容國團在男單比賽中力挫群雄,成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界冠軍,結束了中國沒有世界冠軍的歷史,也開啟了中國乒乓球隊50年長盛不衰的輝煌歷史。截至2008年底,中國乒乓球隊為祖國奪取了165.5個世界冠軍,並5次奪得世乒賽的所有冠軍,3次包攬奧運會的全部金牌,使乒乓球成為令國人驕傲和自豪的“國球”;1981年,中國女排在世界盃賽上勇奪冠軍。這是中國大球的第一個世界冠軍,在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引起巨大的社會反響,激發了澎湃洶湧的愛國熱情;1960年,中國登山隊首次從北坡登上了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峰,成為人類登山運動史上的壯舉;2008年5月8日,中國登山隊肩負重托,在萬眾矚目下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首次實現了象徵著“和平、友誼、進步”的奧運聖火在珠峰傳遞,表達了中國人民辦好北京奧運會的決心,使全國人民都感到無比的激動和自豪。1984年,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大規模組隊參加洛杉磯奧運會,許海峰神槍奪冠,實現了中國參加奧運會歷史上金牌“零”的突破。隨後我國又參加了第24至28屆夏季奧運會,不斷取得新的成績和突破。在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上,中國體育健兒一舉獲得51枚金牌、21枚銀牌、28枚銅牌,獎牌總數100枚,創4項世界紀錄。位列奧運會金牌榜第一,獎牌榜第二,取得了運動成績和精神文明雙豐收,創造了中國競技體育新的輝煌。我國自1980年首次參加冬奧會後,在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上實現了我國冬奧會金牌“零”的突破。在亞洲,從1982年新德里舉行的第九屆亞運會開始,中國已經連續7屆位列金牌榜第一。據統計,截至2009年8月底,我國運動員共獲得世界冠軍2310個,創超世界紀錄1195次。中國已經成為國際體育舞臺上具有強大競爭力的重要力量。

    從陳鏡開、容國團到長盛不衰的中國乒乓球隊、不斷攀登高峰的中國登山隊、“五連冠”的中國女排、被譽為“夢之隊”的中國跳水隊,中國體育界涌現了無數優秀的個人和集體。他們以精湛的技藝、頑強拼搏的精神和良好的道德品質成為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以一枚枚沉甸甸的獎牌為祖國贏得了巨大榮譽,在振奮民族精神,提高國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方面發揮了獨特的作用,激勵著各行各業積極投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他們創造出“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科學求實、遵紀守法、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的中華體育精神,豐富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內涵,成為當今中國社會共有的寶貴精神財富。

    乘改革開放春風,點燃國民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體育産業逐步興起,已經初步形成了以體育健身服務業、體育競賽表演業和體育用品業等為主要內容的市場框架體系,成為一個獨具特色的産業門類。

    目前隨著人們消費能力的提升和體育消費意識的增強,滿足群眾多元化、多層次體育需求的體育健身服務業快速發展,健身消費成為嶄新時尚;各種體育競賽活動豐富多彩,籃球、排球、乒乓球等項目聯賽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奧運會、全運會等大型綜合性運動會更成為全社會的關注焦點;國際汽聯一級方程式賽車錦標賽、ATP網球大師杯、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等品牌賽事吸引了大量觀眾和社會投資;體育用品市場不斷壯大,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體育用品製造基地。李寧、安踏等品牌已經走向世界,進入奧運會等重大國際賽事;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從1993年創辦以來,迄今已經舉辦了24屆,成為亞洲最大、世界排名第三的體育用品博覽會;自1994年起發行的體育彩票,到2008年底銷售累計2383億元,籌集公益金777億元,對促進全民健身計劃和奧運爭光計劃的實施發揮了重要作用,為社會保障和其他公益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體育産業發展不但為體育事業注入了新的強大動力,同時還帶動了旅遊、建築、通訊、新聞出版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對拉動消費、擴大就業、優化産業結構發揮了積極作用,為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據統計,在我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體育産業增加值已經佔當地國內生産總值的1%左右,體育産業的增長速度總體上也高於經濟增長速度,為國民經濟發展增添了新的亮點。

    為和平友誼架起連接五洲四海的獨特橋梁

    新中國成立60年來,體育一直是我國對外交往的重要內容,是連接中國與世界的和平友誼的橋梁。

    新中國成立之初,體育戰線在打破層層封鎖、努力拓寬國際交流渠道、改善國際體育環境等方面取得了積極的成果,同時也為國家的政治、外交作出了貢獻。上個世紀70年代,“乒乓外交”曾演繹出國際體育交往歷史上的一段佳話,被稱為“小球轉動了地球”。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1979年我國全面恢復在國際奧委會的合法地位以後,中國體育開始全面融入世界體育發展的大潮,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全面參與國際體育事務,成為國際體育大家庭的重要成員,發揮著與祖國國際地位相稱的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和作用。

    目前,我國共有300多人在世界和亞洲體育組織任職,有些還擔任重要領導職務。我國與世界上130多個國家保持著雙邊體育交流與合作,與近100個國家的政府體育部門、體育組織簽署了雙邊合作協議。我國還以援建場館、援贈器材、援派教練和接待團隊來華訓練或培訓等方式向五大洲多個發展中國家提供了體育援助。自1957年以來我國派出了38個體育項目2608名體育教練人員,他們以勤奮敬業的精神和出色的工作業績而廣受讚譽,被稱為“民間大使,友誼橋梁”。

    北京奧運會,邁向體育強國的新起點

    舉辦奧運會是中華民族的百年期盼。2008年8月8日至24日,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北京隆重舉辦並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了“有特色、高水平”的目標,被譽為“一次無與倫比的奧運會”。

    北京奧運會上,中國體育健兒以優異的比賽成績和良好的精神風貌取得了運動成績和精神文明雙豐收;在籌辦北京奧運會期間,全國體育界大力開展“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活動,大力發展體育産業,使北京奧運會對體育事業發展整體的帶動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體育成為全社會的關注焦點和熱門話題,中華大地掀起了經久不息的體育熱、奧運熱、愛國熱,充分體現了體育巨大的社會價值和影響力;北京奧運會期間,來自全世界的16000多名運動員和官員相聚北京,在賽場上同場競技,賽場外增進了解、加深感情,譜寫了和平友誼的頌歌。80多個國家的政要參加了開幕式,使北京奧運會不但是體育的盛會,還成為和平外交的盛會,使我國體育對外交往的層次和水平都達到了新的高度。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是中國體育事業發展成就的集中展示,是中國特色體育發展道路的一次成功實踐,將永遠載入中國體育發展的光輝史冊。

    新中國成立60年來,體育事業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體育法制建設不斷加強,以《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為基本法,初步形成了內容涉及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市場管理等各個方面的體育法律、制度和政策體系,成為指導和規範各項體育工作的重要依據,中國體育逐步走上了法治軌道;體育科技以體育事業發展中的重大、關鍵問題為著力點,取得了多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的重大成果,為提高我國競技體育水平、指導群眾健身發揮了重要作用;體育教育得到高度重視,為體育事業發展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和智力儲備。運動員教育體系不斷完善;運動員保障工作不斷加強,初步形成國家、社會、行業、地方和個人共同承擔、分級負責,多層面、全方位的運動員保障體系;中國體育堅定不移地奉行“嚴令禁止、嚴格檢查、嚴肅處理”的反興奮劑工作方針,《反興奮劑條例》頒布實施,反興奮劑組織和法律制度體系不斷完善。興奮劑檢查數量不斷增加,2008年達到11176例,在國際上名列前茅,興奮劑檢測水平處於世界先進行列,得到了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和國際體育組織的高度認可;體育宣傳工作真實記錄我國體育事業發展成就,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中華體育精神,普及體育文化和體育知識,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為體育發展創造了良好的輿論環境,為樹立中國和中國體育的良好形象,擴大我國在國際體壇影響力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北京奧運會後,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正在朝著新目標,努力實現新跨越。胡錦濤總書記在9.29重要講話中,提出努力推動我國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體育強國是一個內涵十分豐富的新目標,對體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全國的體育工作者將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總書記重要講話為指針,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繼往開來,再接再厲,努力實現體育事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實現建設體育強國的宏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