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進一步傳播“治未病”理念和方法技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于2010年1月16日上午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五號樓召開第三屆“治未病”高峰論壇。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司長 許志仁]尊敬的王部長,各位專家、各位領導,同志們,下面我簡單的做一下“治未病”的相關報告。為了解"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效果,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組織開展了相關調查。
一、調查對象及其內容
1、調查對象:"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試點單位及接受"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指在中醫健康狀態辨識與評估基礎上進行過中醫健康干預)滿6個月的人群。
2、調查內容,健康改善情況和服務滿意度。
二、調查方法
由各"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試點單位並組織服務對象填寫《"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效果——健康情況改善和服務滿意度調查表》。
三、調查實施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統一組織,各"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試點單位具體實施。
2、各"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試點單位負責對《調查表》填寫工作的組織和指導。
3、中醫醫院醫療質量監測中心負責調查數據的錄入、檢驗並進行統計分析。
四、結果與分析
根據有效調查的87個"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試點單位情況看,91.3%成立"治未病"中心等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科室,83.91%為一級臨床科室,75.86%應用了中醫特色健康保障服務模式。
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科室的業務用房面積平均為1493.3㎡,並設置了健康狀態信息採集與管理區域(佔13.09%)、健康狀態辨識及風險評估區域(佔7.54%)、健康諮詢及指導區域(9.57%)、健康干預區域佔(42.86%)。
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科室在崗人員平均49.97人。其中醫護人員29.32人,中醫醫護人員20.06人,佔醫護人員總數的68.42%,為開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提供了一定的專業人才保障。
從87個試點單位自成立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科室或列入"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試點開始到2009年10月31日計算,開展中醫健康辨識與評估(體質辨識等)服務的人次為2628911;中醫特色健康體檢(中醫健康狀態辨識與評估+西醫健康體檢)的人次為425922;中醫健康干預人次為1866671,接受"治未病"全程系統服務人數為124849。
試點單位中採用的中醫干預方法,從高到低的依次順序是:灸法(93.1%)、針刺(91.95)、火罐(90.8%)、推拿(90.8%)、敷貼(79.31%)、耳穴(68.97%)、膏方(63.22%)、熏蒸(63.22%)、點穴(58.62%)、足療(57.47%)、刮痧(55.17%)、藥膳(55.17%)、藥浴(52.87%)、臍療(28.74%)。
"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效果--健康情況改善和服務滿意度調查,共收到55個試點單位組織符合調查條件的服務對象填寫的調查表4373份,經數據整理後有效調查表為4336份,佔99.15%。
1、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性別分佈,男性1778名、佔42.81%,女性2375名、佔57.19%。
年齡分佈,點20歲佔5.67%,20~29歲佔18.67%,30~39歲佔23.69%,40~49歲佔17.92%,50~59歲佔16.76%,60歲及以上佔17.29%,基本呈正態分佈。
學歷情況,以高中或中專為多,佔30.78%,其次是本科學歷佔21.44%,大專學歷佔21.29%,初中學歷佔14.34%,小學及以下學歷佔6.97%,碩士及以上學歷者佔5.18%。
收入情況,月人均基本都在2000-3000元。
參加醫保情況,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佔39.88%,遙居其他方式之首,公費醫療佔14.52%,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佔8.34%,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佔3.76%,商業性醫療保險佔2.2%。
過去三年中接受健康體檢人數比例中,未接受過體檢的佔19.98%,接受過1次的佔31.12%,接受過2次的佔21.50%,接受過3次或以上的佔27.40%。
接受"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的時間在6個月-1年的佔70.93%,在1-2年之間的佔22.86%,超過2年的佔6.21%。
了解"治未病"的途徑,報紙佔25.61%,雜誌佔12.55%,電視網絡佔19.67%,朋友介紹35%,書籍佔6.41%,服務單位宣傳佔51.6%。
提示:"治未病"試點單位在整個人群的宣傳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2、"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效果--健康情況改善。
被調查對象在接受"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半年以後,在38項不適表現(除去選項為"無")中,選擇"比半年前好多了"的比例為46.84%,選擇"比半年前好一些"的比例為26.2%,總共達到73.04%。按試點單位的不同批次統計,38項不適表現中均顯示接受第一批試點單位服務的人群改善最為明顯,其中有36個不適表現改善選項為"比半年前好多了"和"比半年前好一些"的比例之和均大於其他批次;按所佔比例從高到低排序,前五位為神疲乏力佔85.26%、睏倦佔83.8%、小便增多或清長82.97%、大便秘結佔82.62%、易感冒佔82.02%。提示第一批"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試點單位服務人群的不適表現改善情況好于其他批次,可能與調查對象接受服務時間較長、服務提供單位的技術力量較強有關。
服務措施對健康改善重要程度的選項中,選擇"重要的"的比例由高到低前五位是健康指導佔84.59%、中醫體質辨識佔81.43%、健康檔案建立佔75.3%、飲食調理佔64.21、內服藥物調理佔61.81%。提示服務對象對"治未病"預防保健的健康指導和中醫體質辨識及健康檔案建立有重要認識,同時顯示出對飲食和內服藥物在"治未病"預防保健中重要程度的認同。
3、"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效果--服務滿意度。
對"服務的總體感覺",滿意率達90.64%,其中選擇"非常滿意"的佔25.21%、選擇"滿意"的佔65.43%。其他項目的滿意率分別是:服務人員的技術水平為89.9%,服務人員的服務態度為88.63%,服務過程的設計安排為83.76%,服務項目的豐富程度為80.97%,服務項目的收費情況為79.17%,服務場所的設施環境為75.18%。提示服務對象對"治未病"這項服務表示充分肯定,相對而言收費和環境設施還不盡如人意。
下一步工作思路。
1、建立評價體系。評價體系的建立既要符合健康服務效果評價的常用原則和方法,又要體現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的特點及其優勢,以有利於"治未病"觀念的傳播、有利於"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實施、有利於中醫特色健康保障-服務模式的普及和有利於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技術(産品)的推廣。
----干預健康狀態成效("治未病"服務核心評價),主要評價個體健康狀態干預效果和群體健康狀態干預效果。
----"治未病"服務內部績效,主要評價服務提供機構效益。
----"治未病"服務外部績效,主要評價社會經濟效益。
2、確定評價指標,評價指標要簡潔、集約,在著眼于服務技術(産品)效果的短期評價的基礎上,要為後續的持續性評價奠定基礎。同時兼顧獲得進行回顧性對比研究的相關資料和數據。
----個體健康狀態干預效果評價指標。
----群體健康水平干預效果指標。
----服務提供機構效益指標。
----社會經濟效益指標。
3、完善評價方法。評價方法要體現科學性,普適性與大眾性相結合,要有較強的可行性和針對性。
為了能及時、動態開展評估,應在全國建立"治未病"服務監測網絡,通過對監測信息的統計分析,得出客觀真實的效果評價結論,為制訂更加科學、合理的政策提供依。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