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直播>> 新聞辦2>> 重要內容提示
 
三峽工程防洪庫容劃成3段 通過科學調度控制水位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7月21日   來源:中國政府網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0年7月21日(星期三)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廳舉行新聞發佈會,請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秘書長、水利部副部長劉寧介紹當前防汛抗洪工作情況,並答記者問。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記者]我有兩個問題,您覺得現在洪災最嚴重的時期是不是已經過去了,還是説在今後的時間裏洪災會變得更加嚴重?還有一個問題是關於三峽的,您認為如果三峽沒有建起來的話,現在防洪會是什麼樣的情況?

    [劉寧]關於三峽工程的防洪作用,我想在很多材料和報告裏面都有所描述,我在這兒作一個簡單的介紹。三峽工程的防洪作用或者叫防洪效應是三峽工程的效益之首,是排在第一位的功能。

    三峽工程有211.5億的防洪庫容,在它對防洪功能的設定上,我們把211.5億的防洪庫容劃成了三段,也就是説從現在的汛限水位向上抬高10米,大概145到155米10米範圍內有56.5億的防洪庫容,是用於對洞庭湖口城陵磯水文站的水位進行補償調度運用的。

    在這個之上,一直到171米高程,仍然還有125.6億的防洪庫容是針對荊江沙市河段防洪安全而設置的;在171米到175米高程仍然還有32.9億的防洪庫容是針對千年一遇以上的大水,或者類似于1870年的大水,對荊江河段進行補償運用。

    三峽的防洪庫容是按照這個進行科學調度的,不是整個221億庫容統統拿來針對任何一場洪水進行無序的調度。讓它不超過警戒或者保證水位,有一個水位的控制。同時沙市也有一個水位控制。

    但是這三者之間,在遇到特大洪水的時候還需要進行轉換,它不是截然劃開的。因此説三峽工程是長江治理的關鍵性控制工程,它設定的防洪目標就是三峽工程建成以後可以使下游的沙市荊江這一帶原來不足十年一遇的防洪標準提高到百年一遇以上。也就是説可以防禦1954年、1998年這樣的洪水,使得荊江大堤不至於決口。同時遇到千年一遇以上的洪水或者類似于1870年這樣的洪水,通過三峽調度,即使運用蓄滯洪區,也可以減少分洪量。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可以增加一般中小洪水防禦調度的靈活性。

    今年上遊長江的主要支流嘉陵江支流渠江發生了超過歷史性的洪水,長江上遊的幹流出現了1987年以來最大的洪峰流量,三峽水庫也出現了建庫以來最大的入庫流量。如果以7000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沒有三峽工程在中間進行調蓄、發揮作用的話,70000立方米每秒下來,我想告訴大家一個數,就是荊江河道現在的泄洪能力,就是它的行洪能力大概在60000-68000立方米每秒的能力。在洞庭湖,也就是“城陵磯”這個地方的行洪能力大概在60000立方米每秒,而這個流量一旦到達,江堤肯定要超保證水位以上。這是三峽水庫起到重要的作用之一。

    我們實際上調度運用了三峽工程,目前三峽工程水位達到了154米左右,有效地攔蓄了40億立方米洪水。洪水發生以後,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回良玉副總理有一個很重要的批示,要求我們一定要合理地、科學地調度三峽等水利工程,要兼顧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和庫、湖、塘這幾個方面的水情,全力防汛,合力抗洪,充分發揮三峽工程的防洪效益,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綜合效益。我想這是我們這次調蓄三峽工程的一個重要的原則。

    為此,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陳雷同志這幾天天天和我們在一起會商研究三峽工程的調度和運用。我們現在採取的調度方式就是,當長江上遊三峽水庫的入庫流量小于50000立方米每秒的時候,三峽工程控泄34000立方米每秒。當大於50000立方米每秒的時候,三峽工程控泄40000立方米每秒。這幾個數字後面有充分的科學依據,一方面可以控制荊江大堤沙市河段水位不超警,另一方面即使攔蓄了洪水,也不至於頂托而影響上遊嘉陵江的行洪,以盡可能減少重慶市受淹的範圍。目前來看,三峽工程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儘管中下游的河段和兩湖的水位當前有所上漲,但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嘉陵江的排水目前非常順暢,整個這場洪水過程是在科學防控、合力抗洪這樣的要求下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與此同時,我們還加強了長江上的第一大支流漢江的調度,漢江在三峽工程的下面匯入長江,它的上遊也發生了超保證水位的洪水,漢江丹江口水庫,大家可能對它更熟悉,是南水北調中線的水源地,事先對這個水庫進行了騰庫,當它入流是27000多立方米每秒的時候,水庫攔蓄後向下面泄洪只有1900立方米每秒,以避免它和長江三峽放下來的40000立方米每秒發生再遇,以盡可能地降低中下游的水位。

    因此,我想用三句話來結束對這個問題的回答,科學調度就是,用水利工程適當地削峰攔洪、適度地控制泄洪、適時地進行調蓄錯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