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互聯互通到全方位合作
——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20週年回顧與展望
新華社昆明1月25日電(記者 王慧慧、李懷岩)24日—25日,東盟國家外長和高官集體考察昆曼公路,並在昆明與中國外交部部長楊潔篪舉行中國-東盟外長會,雙方就未來戰略合作交換意見,達成廣泛共識。
此次活動被譽為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20週年系列紀念活動的開篇之作。楊潔篪對活動意義作了明確闡述:“今年雙方關係正站在承前啟後,邁向更高層次的歷史時刻。這對進一步推進包括互聯互通在內的中國-東盟戰略合作,提升雙方關係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互聯互通——中國-東盟外長會“熱詞”
昆曼公路從雲南省省會昆明市經老撾到達泰國首都曼谷,全長約1750公里,是中國雲南連接東南亞、南亞國家的4條陸路通道之一,是中國-東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重點項目之一。
參觀完昆曼公路後,泰國外長披龍耶表示,中國雲南境內磨憨至景洪段的公路質量和基礎設施建設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東盟各國外長和高官紛紛讚賞昆曼公路已經發揮的作用,表示希望與中國進一步加強互聯互通。
對於互聯互通這個備受關注的話題,楊潔篪在外長會結束後回答記者提問時説:“這次會議氣氛輕鬆友好,討論熱烈富有建設性,雙方高度評價過去20年關係的發展,談到了要規劃好互聯互通工作,發揮雙方的互補優勢,推進互利合作。”
楊潔篪説,雙方不僅談到中國要與陸地上接壤的國家加強互聯互通,而且要同文萊、菲律賓、印尼等隔海相望的國家加強互聯互通。
富有成效——中國-東盟對話20年成果回顧
中國與東盟建立對話關係20年來,雙方關係全面發展,務實合作不斷深化。專家認為,中國東盟合作成果在政治、經濟與地區事務合作領域都得到了充分反映。
“中國不僅與東盟整體建立了戰略夥伴關係,而且與老撾、越南、泰國、柬埔寨等東盟成員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這是中國與東盟合作的亮點之一。”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南亞東南亞及大洋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駱永昆説。
專家認為,東盟、東盟與中國(10+1)、東盟與中日韓(10+3)、東亞峰會等各種機制日益完善,形成了優勢互補、協調並進的良好局面。北京大學東南亞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楊保筠認為,中國東盟的合作領域全面,涉及文化、教育、安全、非傳統安全、打擊販毒、打擊人口販賣等諸多方面,而且這種合作對雙方都有利。
2010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全面建成,雙方貿易額達2927.8億美元,創歷史新高。雙方在基礎設施建設、農業、教育等領域實施了一系列務實合作項目。駱永昆對此表示:“貿易額的增加不僅是數量上的,在此背後是促進了雙方經濟發展和就業,中國與東盟的經濟相互依賴在增加。”
多渠道——拓展中國-東盟未來合作之道
東盟外長們表示,中國-東盟關係過去20年的成功經驗為世界樹立了典範。在新形勢下,東盟願與中方一道,推進雙方戰略合作,推動互聯互通建設,促進人文交往,加強國際和地區事務協調。
學者們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駱永昆認為,有必要深化現有的合作平臺,充分利用中國-東盟博覽會框架下的諸多論壇推進合作,討論互聯互通、能源合作等問題。
專家普遍表示,青年交流、民間交往是中國與東南亞國家需要加強的領域,以達到增信釋疑,可持續性地推動中國-東盟戰略夥伴關係發展的目的。
此次外長會上,中國和東盟雙方也談到增加人民之間往來,特別是青年人的往來。雙方表示努力實現“雙十萬學生流動計劃”,並努力促使雙方人員往來人數大幅增加,在不久的將來達到每年1500萬人次。
楊保筠説,從過去20年的經驗看,中國和東盟應繼續打牢經濟基礎,探求共同安全,尋求穩定和平發展的環境,從而實現雙贏。他説:“中國-東盟合作是開放的東亞合作的一部分,我們不反對區域外大國參與東亞活動,但這種活動要以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