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直播>> 新聞辦1>> 背景資料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人為本 立法為民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1月25日 21時20分   來源:新華社

民主法制建設的重要里程碑
——寫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之際

    新華社北京1月25日電(記者 楊維漢、周婷玉、崔清新、陳菲)法制的演進承載歷史變遷,映射時代風雲。

    2011年1月24日上午。北京人民大會堂。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鄭重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

    這是一個莊嚴的時刻——中國幾代立法者的艱辛努力,將永載人民共和國的法制史冊。

    這是一個新的起點——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實現有法可依,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實施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砥礪求索,不懈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為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奠定堅實法制基礎

    大江東去,百轉千回終入海。

    從1949年頒布《共同綱領》起,新中國法律體系建設歷經60多載的艱辛探索。

    新中國成立後,54憲法頒布,使中國人民擁有了第一部屬於人民自己的憲法。在此前後,婚姻法、工會法、土地改革法、選舉法、組織法等一系列法律相繼出臺,為新中國各方面的建設奠定了法制基礎。

    “文革”十年浩劫,法律尊嚴被踐踏,剛剛建立的社會主義法制遭到嚴重破壞。

    曲折的歷程,讓中國共産黨人深刻警醒:“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中國,在法治道路上飽經風雨、砥礪探索,最終走上“依法治國”的康莊大道。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十六字方針”,指導中國法制建設進程。

    改革開放,讓中國法制建設步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秉承54憲法精神的82憲法,經過兩年多起草、數億人討論後頒布,使邁入改革開放新時期的中國擁有了一部符合實際的根本大法。

    黨的十五大確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並提出到2010年形成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宏偉目標,為未來法制建設指明了方向。1999年,“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進憲法,法律的權威上升到全新高度。

    黨的十六大、十七大也都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

    艱辛探索,終結碩果。截至目前,我國已制定現行有傚法律236件、行政法規690多件,地方性法規8600多件。以憲法為統帥,以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的法律為主幹,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多個層次的法律規範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實現有法可依。

    刑法、刑事訴訟法、立法法、監督法、民法通則、合同法、物權法、企業所得稅法、勞動合同法、食品安全法、環境保護法……一部部起支架作用的法律應運而生,一塊塊法律大廈基石鋪就而成,為我國全面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奠定了堅實的法制基礎。

    與時代發展同步,與改革開放同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紮根于中國大地,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實踐的法制體現

    新中國成立後頒布的一批法律,反映著年輕的人民共和國的蓬勃朝氣。而在改革開放新時期,一批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律應時而生,反映著當代中國的偉大變革——

    在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的榮譽室裏,至今仍存放著一件特殊的展品——一頁鑲在鏡框裏的批准文件,文件號為“外資審字(1980)第一號”。這是30多年前,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有關部門批准成立首家中外合資企業的文件。

    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之後,外資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陸續出臺。到1985年底,全國累計批准設立中外合資企業2300多家……

    國有企業還能破産?改革開放初期的人們難以置信。“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也有生死。一個國家的破産法制度完善與否,已成為衡量其市場經濟成熟程度的重要標誌。”韓耀先作為我國第一份企業破産規定的起草人,20多年前經歷了新中國第一家破産的公有制企業--瀋陽市防爆器械廠破産的全過程。幾乎同時,企業破産法(試行)出臺,確立了中國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退出”機制……

    這是一部部改革開放特色鮮明的法律——

    證券法、保險法、信託法;公司法、合夥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中國立法者以勇往直前的勇氣和魄力,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進行艱辛的立法探索……

    這是一部部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法律——

    上世紀70年代末,安徽小崗村的農民在分田到戶的契約上按下了鮮紅的手印;1986年,吉林省梨樹縣梨樹鄉北老壕村誕生了全國首個由全體村民直接選舉産生的村委會主任。來源社會實踐、由中國農民創造的土地承包經營制度和農村基層自治制度,最終都上升為國家法律,為發展農業生産、保障農民權益提供法制保障。

    人民調解是中國獨創的化解社會矛盾、消除紛爭的非訴訟解決形式,被西方人譽為“東方經驗”。人民調解法從國家立法的高度,進一步完善規範中國特色的調解制度,努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針對企業國有資産管理和監督中的突出問題,中國制定了企業國有資産法。這是世界第一部專門保護國有資産的法律,圍繞國有資産保護確立了一系列極為嚴格的監管制度……

    源於實踐,指導實踐。法律如同一面獨特的鏡子,反映著我國社會發展的軌跡,也促進著改革開放的進程。

    以人為本,立法為民——體現人民共同意志,保障人民當家做主,維護人民根本利益,這一根本宗旨體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的全過程

    北京正義路一座靜謐的院落裏,中國法院博物館展室墻上,懸挂著一幅拍攝于上世紀50年代初的照片--

    梳著兩條小辮的農村婦女江美珍面帶擺脫封建婚姻束縛、重獲婚姻自由的喜悅,向圍攏在院子裏的男女老少宣傳著新中國的《婚姻法》,周圍的老婆婆們都咧嘴笑著……

    作為唯一連續11屆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普通女性,申紀蘭對第一次去北京開會的情景記憶猶新。在那次會上,她提出的是“男女同工同酬”的建議。不久以後,“男女同工同酬”被寫入新中國憲法,譜寫了中國婦女爭取勞動權利的新篇章。

    歷史輝映未來,精神穿越時空。這是對公民生命權和人身自由的保障——

    2003年6月通過的居民身份證法對人民警察可以扣押、查驗居民身份證的情況作出明確規定,並強調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扣押居民身份證。專家表示,這些具體的規定,目的是為了保護公民合法權益免遭不法侵害。

    2007年11月1日實施的突發事件應對法,明確規定政府非常狀態下的權限,最大限度地保護非常狀態下的公民權利……

    在中國歷史上只有“官管民”,沒有“民告官”。1989年,行政訴訟法艱難出臺,引起強烈反響。

    “在我國立法史上,行政訴訟法的制定過程經歷的爭論異常激烈。這部法律向一切非法行政行為提出挑戰,激起強烈反響,猶如一場風暴。”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胡康生回想當年立法情景歷歷在目。

    最高人民法院統計顯示:1989年至2008年,全國各級法院共受理各類一審行政案件1405085件,審結1401532件,其中相當部分是“民告官”案件……

    行政訴訟法開闢了通過國家立法促進政府依法行政的新路徑——

    行政處罰法、行政監察法、行政許可法、行政復議法……這些法律不僅使行政法體系日漸完善,更為公民在面臨自己合法權益受到行政機關侵害時尋求救濟提供了保障。

    民生社會立法踐行以人為本。

    面對勞動者權益受到侵害的現象,勞動合同法廣泛聽取民眾聲音,從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宗旨出發,作出了一系列有操作性的規定——

    針對勞動合同短期化的現象,法律鼓勵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針對拖欠工資現象,法律加大了行政處罰和支付賠償金的力度;針對強迫加班現象,法律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嚴格執行勞動定額標準,不得變相強迫勞動者加班加點……

    從8比1、4比1到1比1,選舉法修改中“同票同權”的最終實現,無疑是隨著時代變化,通過立法保障和發展公民政治權利的生動體現——

    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逐步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2010年3月,全國人大通過的關於修改選舉法的決定明確規定一步到位,“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始終是人民意願的集中體現,始終是人民利益的守護者。

    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是億萬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是社會主義民主的生動體現

    歷史,由人民書寫;立法,需人民參與。

    2005年7月,物權法草案公開徵求意見時,一封來自山東、署名孫東的視障患者用盲文寫成的信,讓最高國家立法工作機關的工作人員格外動容:“物權法草案公佈後,在親友的幫助下,我全文閱讀了法律草案,認為有需要修改之處,現致信你們提出修改意見,希望予以重視……”

    這次物權法草案公開徵求意見歷時40天裏,共收到各方意見11500多件。國家立法工作機關對這些意見進行了認真分類、整理,充分加以吸納……

    民主立法、科學立法,是開啟于共和國成立之初的優良傳統——

    54憲法起草,歷時2年之久,各界代表人士暢所欲言,提出意見;向全民公佈後,全國共有1.5億群眾參加了這部根本大法的討論……

    民主立法、科學立法的優良傳統,在改革開放新時期進一步發揚光大——

    82憲法在4個月時間裏,全國有數億人參加討論;

    2001年1月,婚姻法修正案草案公佈,收到群眾來信3000多封;

    2008年4月,食品安全法草案公佈,人們提出意見1萬多件;

    2008年12月,社會保險法草案公佈,各界群眾提出意見和建議突破7萬件;

    同樣在數年前,與廣大人民群眾密切相關的勞動合同法草案徵求意見,收到的意見建議更是超過19萬條……

    立法者充分吸取來自各界人士特別是基層民眾對法律草案的意見和建議,使最終出臺的法律更加符合社會實際,更加符合人民願意……

    社會在進步,民意表達方式不斷創新,民主立法、科學立法的精神始終閃耀其間——

    行政訴訟法,土地管理法,合同法……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立法者共將10部法律草案通過報刊全文公佈,向全民徵求意見。

    進入新的世紀,全國人大常委會堅持把與群眾利益關係密切的法律草案向社會公佈、廣泛徵求意見。

    在總結法律草案公開徵求意見工作經驗基礎上,2008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決定,此後所有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法律草案,原則上都要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使公佈草案全文、廣泛徵求意見從特例變成了常態。

    從召開座談會到公開徵求意見,從立法聽證會到立法論證會,立法工作機關收集民意的方式也與時俱進……

    制定高質量的法律,離不開嚴格完備的立法程序--

    198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常委會議事規則,確立了法律草案“兩審制”。

    1990年3月19日,電子錶決器首次進入人民大會堂,結束了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舉手表決法律草案的歷史,補上了立法程序規範化的重要一環。

    2000年3月,立法法的通過,使我國擁有了一部全面、系統地規範立法活動的基本法律。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的道路更加寬廣。

    2007年3月16日,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物權法,出席閉幕大會的2889名代表有2799人投下了贊成票,高票通過了這部法律。從首次提請審議到最後獲得通過,它先後歷經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十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八次審議,一再刷新我國立法史上單部法律案審議次數的最高紀錄,成為民主立法、科學立法的典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體現了幾代立法者的艱辛努力,更體現了全國人民的集體智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是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重要里程碑。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我們面臨的任務依然艱巨繁重。為了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與尊嚴,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我們仍需做出堅持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