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4日15時,部署實施全國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電視電話會議在國務院小禮堂舉行。中國政府網進行現場直播。
2011年11月24日,國務院召開部署實施全國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電視電話會議。圖為寧夏回族自治區副主席郝林海在分會場發言。中國政府網 陳競超 攝
[寧夏回族自治區副主席 郝林海]寧夏西海固地區從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實施了營養改善計劃試點工作。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堅持政府主導,統籌協調形成工作合力
自治區黨委、政府對實施營養改善計劃試點工作高度重視,確定將原州區等9個縣(區)作為試點地區,為實施範圍內的農村小學生在校期間平均每天按4元標準提供午餐,每人每年按250天供應,若小于250天則按實際在校天數供應。制定了試點工作方案,實行“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由市、縣(區)政府具體組織實施。成立了由自治區主席任組長,黨委、政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有關部門為成員單位的試點工作領導小組。教育、財政、紀檢監察、衛生、工商、質檢、食品藥品、物價、宣傳、民族宗教等部門各負其責,分工協作,確保了試點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健全工作機制,多措並舉強化工作保障
一是細化責任落實。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分別包乾聯絡1個試點縣,對包乾縣營養改善計劃試點工作進行全程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和解決實施中的困難和問題。二是動員社會參與。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媒體和採取召開家長會、張貼宣傳標語、發放致家長的一封信等形式,向社會各界廣泛宣傳,廣大師生、家長和社會各界積極建言獻計,踴躍參與管理。各試點學校成立了由校領導、教師、學生及家長等組成的營養改善計劃監督委員會,加強對食譜制定、賬目公開等環節的監督管理。三是強化資金監管。將營養改善計劃資金統一納入財政國庫管理,實行分賬核算,集中支付。財政部門制定營養改善計劃資金管理辦法,決不允許以金代物,也不得將經費直接發放給學生家長,確保專款專用。教育部門監督學校實行營養改善計劃經費賬目公示制度,確保了資金使用規範、安全。
三、嚴格規範管理,千方百計狠抓食品安全
一是健全制度保安全。制定了營養改善計劃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規範了食品原料供應商市場行為,健全了食品安全崗位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制定了流通環節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建立了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等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各試點縣(區)和試點學校制定了飲用水衛生管理、從業人員個人衛生管理、食品採購、食品留樣、食譜和價格公示、學生就餐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規範,實施全過程監管,築牢食品安全“防火墻”。二是提升硬體保安全。把試點學校食堂建設與國家正在實施的農村薄弱學校改造計劃相結合,採取新建、利用富餘校舍及其他公共資源改造等方式,確保學校食堂和供餐企業的廚房建設遠離污染源,設施、設備佈局合理。對將水窖和水箱作為自備水源的學校,指定專人管理,加蓋加鎖,定期消毒。三是規範操作保安全。嚴把食品採購關,通過議標招標的方式,對大宗食品實行定點採購,保證食品質量。嚴格杜絕腐爛變質、未經檢驗檢疫、來源不明、不符合衛生要求的食品上餐桌。堅決做到了原料儲存生熟、葷素分開,加工食品的工具和容器分開使用、定位存放、保持清潔。四是嚴管人員保安全。嚴把學校食堂、配餐企業、農戶托餐點準入關口,要求所有從業人員必須取得健康合格證後方可上崗,並定期進行健康體檢,做到乾淨衛生。五是強化教育保安全。印製了《營養改善計劃學校食堂規範化管理手冊》和《學校食堂操作規範系列挂圖》,免費發放到每一所試點學校。舉辦了食品安全培訓班,對試點學校的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進行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培訓。開展了食品安全知識進課堂活動,培養食品安全“小衛兵”,動員學校師生共同參與監督管理,確保學生用餐安全。六是優化膳食保安全。開展了農村小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營養狀況評估工作,啟動小學生營養健康研究與體質監測項目,創建寧夏西海固地區小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與營養健康體質監測示範模式,確保膳食營養充足、均衡。
四、立足地方實際,科學規劃創新供餐方式
我們按照衛生、營養、熱乎、可口的標準,結合本地飲食習慣,突出地方口味特色,注重膳食營養科學搭配,制定了每週食譜,保證孩子們吃得飽、吃得好、吃得安全。在條件較好、規模較大且有條件新建和改擴建學校食堂(操作間)的學校實行食堂供餐方式,學校統一管理,學生統一上灶,這是目前試點工作的主要供餐方式。對不具備建設食堂條件、離城鎮較近、交通較為方便的學校實行企業配送供餐方式,由當地政府在符合條件的企業中招標確定配送企業,由中標企業將午餐按套餐方式配送到學校。對交通不便、地處偏僻貧困山村的教學點實行農戶托餐方式,由當地政府統一在教學點附近選取家庭經濟條件較好、廚房整潔、衛生乾淨的農戶進行托餐。營養改善計劃推行的難點在教學點,我們將在進一步完善農戶托餐方式的基礎上,逐步探索“大校帶小校”的模式,由配有食堂的學校向周邊不具備食堂條件的學校進行供餐,確保供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