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2年11月21日(星期三)15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廳舉行新聞發佈會,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介紹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2年度報告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鳳凰衛視記者]解主任,我的問題是,前幾年大家都在講中國已經是世界頭號排放大國,經過這一兩年的努力,我們在碳排放上有何進展?與世界第二大國家的差距是在拉大還是縮小?我也看到白皮書中説,包括財政部、發改委正在研究包括今後每十年中國低碳的模型。我想問,在分析中中國的排放走勢是什麼樣的?在全球佔據什麼樣的地位?另外,我看到在今年的白皮書中特別特到了中國是受氣候影響的最脆弱的國家,而與之前的表述相比,可以説更嚴厲了一些,這其中包含的考量是什麼?這在應對國內的低碳排放和參加國際談判中會有什麼樣的體現?
[解振華]你提的這個問題可能是多哈會議上各國在談判當中會給中國代表團多次提出的問題。坦率地講,中國現在的二氧化碳排放是世界第一,雖然我們國內採取了很多積極的措施,但增速還是比較快的。我們的人均排放也接近於或者是相當於國際上的人均排放水平,應該説在應對氣候變化和在國內實行科學發展方面,中國確實面臨著非常大的挑戰。
國際上,經濟增長和溫室氣體的排放有一個規律,也就是大家所講的倒U字型的那條曲線,就是説,隨著經濟的增長,二氧化碳的排放或者溫室氣體的排放也在增加。當經濟增長到一定的水平,二氧化碳的排放會出現穩定,然後出現拐點,經過一個平穩期,最後隨著經濟的增長,它還會下降。所以,中國現在正處在這條曲線的爬坡的階段。
縱觀各國排放的情況,發達國家一般來説在人均GDP4萬到5萬美金的時候,大體上排放會比較平緩。有些國家現在開始有所下降,但有些國家還在增長。中國現在人均GDP只有5000多美金,我們人口多,所以我們排放總量大。
我們絕對不會像發達國家過去沿襲它傳統的發展方式,到人均GDP50000美金的時候這個拐點才開始下降,那中國自己的資源、能源環境也不可能持續,所以我們必須走一條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我們能不能在人均比發達國家減一半甚至更低的時候出現這個拐點呢?我想,只要我們努力,還是有可能實現的。
發達國家在工業化、城市化過程當中是無約束地排放溫室氣體,中國絕對不會是這個樣子。我們在工業化和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過程當中,在人均僅有4000美元的時候就開始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所以我們提出了碳強度下降的目標,要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我們會按照“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能力的原則,在國內採取積極的措施,爭取早一點兒出現中國溫室氣體排放的峰值,和國際社會一道來努力實現我們確定的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
在現階段要求中國絕對減排是不公平、不合理的,但是中國在這個階段裏無約束地排放也是不對的,我們不願意出現這種情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