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直播>> 新聞辦2>> 背景
 
全國95%城鄉居民參保 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惠及全民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2月26日 07時36分   來源:人民日報

    “十二五”開局之年,關係全國13億人健康的新醫改繼續推進,並取得顯著成效。抽樣調查顯示,城鄉居民對新醫改的滿意度隨著改革的進程不斷升高。

    “十二五”規劃綱要指出,建立健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優先滿足群眾基本醫療衛生需求。目前,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已作為公共産品初步向全民提供,全國95%的城鄉居民享有基本醫療保障。

    全國95%的城鄉居民有了基本醫療保障,居民不再“大病扛、小病拖”

    故事:2011年8月,吉林省公主嶺市楊大城子鎮農民鄭樹學的孫女,在省一所三甲醫院做了先天性心臟病手術。新農合報銷後再加上農村兒童大病保障,約4萬元的手術費鄭樹學只承擔了10%,大大減輕了家裏的負擔。

    我國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已覆蓋全體城鄉居民,截至2011年底,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三項醫保”的城鄉居民參保人數超過13億人,比預定目標增加3000多萬,參加率達到了95%左右,超過計劃5個百分點。近800萬關閉破産企業退休人員和困難企業職工全部納入了基本醫療保障,這些人群看病就醫缺少保障的歷史遺留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的年人均補助標準大幅提高,達到200元。同時,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門診統籌基本實現全覆蓋。

    大病是一個家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重要因素之一。新醫改加大對大病的救助力度,2011年籌集資金188億元。救助對象從低保家庭、五保戶逐步覆蓋到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殘疾人和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

    我國全民基本醫保體系初步形成。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安全網,為“病有所醫”提供了制度保障,在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方面邁出關鍵性步伐。

    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採購價格下降30%,群眾用藥負擔下降

    故事:2011年11月,65歲的趙貴榮大娘在黑龍江東寧縣三岔口朝鮮族鎮中心醫院住院治療血栓,平均每天要點兩瓶“血栓通”。她説,過去兩瓶“血栓通”要100多元錢,報得也少。如今血栓通一瓶才二三十元錢,再加上新農合報銷額度高,不再害怕看病了。

    “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長期以來,基層群眾尤其是農民看病成本較高,其中很大一部分花在藥費上。為此,我國實施了基本藥物制度。

    2011年7月底,我國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實行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目前,上海、重慶、雲南等7個省份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基本藥物制度已經率先覆蓋到村。按照新採購辦法,各地陸續開展了基本藥物新一輪採購,價格比上一輪採購價平均下降了30%。群眾用藥負擔下降,基層醫務人員用藥行為逐步得到規範。

    藥品價格下降、醫保報銷額度升高,這“一降一升”讓老百姓得到了更多實惠,尤其是群眾在基層就醫時,更能感受到改革的好處。

    基本藥物的零差率銷售,引發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綜合改革。通過改革,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由過去以藥品加成為主轉變為由經常性財政補助、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和一般診療費收入構成。目前,各地的綜合改革基本完成。

    抽樣調查數據表明,綜合改革實行績效工資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月工資增加了600元左右。

    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逐步健全,居民實現就近看病

    故事:2011年12月,65歲的重慶居民李薛淵説:“以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條件很差,生病只好往大醫院跑。如今,這裡的環境好多了,設施也齊全,看病再也不用往大醫院跑了。”

    大醫院人滿為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少人問津。為了讓百姓就近看病,新醫改著力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軟硬體建設。

    到2011年,中央支持建設的2233所縣級醫院(其中縣級中醫院158所)、6200多所中心鄉鎮衛生院、2.5萬多所村衛生室已基本建成。目前已基本實現村村都有衛生室、鄉鄉都有衛生院、每個縣都有達標縣級醫院。

    在城市裏,中央投入41.5億元,支持了2382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目前建設項目完工率超過75%。

    2011年7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明確逐步實現全國5萬多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都有適量的全科醫生。同時,採取多種舉措吸引人才下基層。2011年,各地安排1.5萬多名基層在崗人員進行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為鄉鎮衛生院、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村衛生室分別開展在崗培訓67.4萬人次、51.8萬人次、119.8萬人次。

    覆蓋城鄉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基本建成,特別是老少邊窮地區和農村醫療衛生資源不足的矛盾得到有效緩解。去年1—9月份,城鄉居民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醫同比增加了3.1億人次,增幅為13.2%。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已向4億人提供,居民健康有了“守門人”

    故事:2011年7月,北京市東城區海運倉社區居民單桂蘭來到社區衛生服務站,找到自己的健康管理醫生謝吉伯,對糖尿病的治療情況進行復診。由於謝吉伯的長期跟蹤治療,單桂蘭的糖尿病足病情得到控制。

    2011年,全國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增加到26.5元。截至2011年9月底,全國規範化電子建檔人數已達到4.33億人;5900多萬名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得到規範化管理;8175萬名65歲以上老年人獲得了免費健康體檢。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累計受益群眾近1.9億人。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推進和家庭醫生隊伍的建設,有力地推動了衛生發展模式從重疾病治療向全面健康管理轉變,醫生不再坐等患者上門,而是主動上門為百姓提供服務,促進了基層醫患關係的改善。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孟慶躍認為:“這是歷史性的轉變。”

    2011年,國家確定了17個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全國參與改革試點的公立醫院數量達到2299個。這一年,作為優質醫療資源最豐富的北京市,人均住院費用實現10年來首次下降,與2010年同期相比,患者人均節約藥費58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