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3年3月26日(星期二)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廳舉行新聞發佈會,請國家旅遊局副局長杜一力,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陳剛,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發展司司長王威,中共桂林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趙樂秦,桂林市市長黃俊華介紹《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發展規劃綱要》等情況,並答記者問。
[京華時報記者]剛才我看到《綱要》中提到關於加強國際旅遊市場方面,要積極研究對主要客源國的旅遊團隊,在桂林機場口岸入境提供簽證便利政策。這是不是意味著以後桂林有可能像北京、上海一樣提出72小時過境免簽的類似政策?還有前面提到漓江保護和開發方面,説到防止遊人過量對石山洞穴景觀的破壞,是不是以後有可能漓江等景區採取這種限流措施?
[黃俊華]漓江限量的問題,關於洞穴的保護,以及在《綱要》中提到的,洞穴方面,桂林不是一個省會城市,沒有立法權,但自治區為桂林、漓江這一帶制定了兩個法規,一個是鐘乳石保護條例。在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初,桂林確實是有大量的國內愛好者和國外的遊客到這兒來探險,當然也有一些不法的行為。所以那時候我們制定鐘乳石保護條例,就是為了保護洞穴和自然環境,先前我們有一個規範和引導的要求。
關於漓江的問題,實際上任何一個環境都有它的荷載,整個桂林的城市發展一直是在漓江邊上,桂林這個城市有2100多年曆史,中心城市走了三步,最早在新安,然後到延關,再到桂林城,都是沿江走過來的,都是在桂林城發展。為了保護漓江,我們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證漓江的承載力更多地用於旅遊這個方面。
首先,桂林按照自治區黨委保護漓江向西發展再造一個新桂林的戰略。我們把城市發展的空間向西移,不再繼續往漓江邊上發展了。在這方面國家對於漓江沿岸的環境保護非常重視,通常一個省會城市和一些重要的城市,它的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由國務院來批准的。桂林除了這兩個之外,還有一個是《漓江風景名勝區保護規劃》,它明確了建設的區域,所以對漓江的管理是非常嚴格的,我們把城市的擴展區不放在漓江邊上,我想這也是桂林人民為保護漓江、保護生態環境所作出的犧牲和貢獻。
其次,我們在漓江的遊船調度方面,現在還是統一調度的模式。我們會根據豐水期、枯水期來安排遊船出行的數量,這既是保證安全,也考慮到遊客在漓江上有一個比較有保證的品質,能遊覽山水,同時也是保證整個量是比較合適的。所以剛才您問到是不是意味著限制,實際上它的承載能力始終是有限的,如果這個船首尾相連,我們就沒有辦法感受到船在山頂上行走的倒影的感覺了。
關於簽證的問題,因為提高桂林旅遊的國際化,就要增加桂林國外的遊客,我們現在的境外遊客構成基本上是三大部分,第一是歐美的遊客,佔到桂林遊客的大約70%左右,這70%當中當然有華人,外國人佔60%左右。第二是日韓的,日韓是桂林剛開始搞改革開放的時候的主要客源地,這麼多年持續保持穩定。第三是這幾年廣西自治區加大對東盟的開放合作之後,東盟的遊客數量比較多。
去年,我們的遊客數量還沒有達到200萬,接近190萬,未來要提高國際化,除了我們的旅遊産品、軟硬體環境之外,我們當然要加大營銷力度,使得遊客進入桂林能夠更加便利。我們桂林市政府就會在航線的培育方面,爭取國家、自治區,特別是國際航線上對我們的支持,包括落地簽的問題,我們也在和有關部門積極協商和爭取。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