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直播>> 新聞辦2>> 重要內容提示
 
汶川地震得到經驗和一些政策在這次救災工作得到充分發揮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4月25日 15時48分   來源:中國政府網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3年4月25日(星期四)下午3時舉行新聞發佈會,請四川省人民政府常務副省長鐘勉和民政部、中國地震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四川省蘆山"4.20"7.0級強烈地震災情及抗震救災工作情況,並答記者問。

    龐陳敏: 我經歷過汶川大地震,這次又全程參與了四川蘆山地震的應對工作。汶川大地震得到的經驗和形成的一些政策,比如始終堅持把搶救生命作為救災工作的第一任務,比如要堅持統一指揮,要形成高效運轉的工作機制,比如要快速反應、果斷決策,迅速形成災害救援的力量等等,大家可以看到,這些經驗在這次救災工作中已經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我想談幾點感受。

    第一,指揮更加科學,屬地管理的原則更加明確。災害應對以災害所在地的政府來負責,這是國際社會多年來在應對災害過程中形成的寶貴經驗,也是我國救災工作非常重要的一條原則。一般來説,災區政府對當地的情況更了解,對救災工作的需求更清楚。所以大家注意到了,克強總理20號晚上就在災區宣佈,這次地震救災救援工作由四川省統一指揮、統一負責,中央部門主要是承擔協調、支持和保障作用,這就保證了這次救災工作的有序和統一指揮、科學調度。

    第二,中央和地方的應對更加有序。這次地震發生在週六早晨,也就是大家説的公共假日,但是從中央到地方,這些應對工作應該説是非常高效有序的。剛才鐘勉省長也提到,習近平總書記在得知地震發生後,馬上作出了重要的指示。克強總理在中午就率領國務院相關部門的主要負責同志趕赴災區。汪洋副總理十點半在國務院組織召開了抗震救災工作會議。據我了解,國務院各部門和四川省都是在地震發生以後半個小時左右啟動了應急響應機制,儘管當時還沒有具體的災情數據報告,但大家和有關部門都對7級地震可能造成的損失及對當地社會經濟條件進行分析,初步判斷地震可能會造成比較大的損失。基於這個判斷,所有相關部門都啟動了應急響應。比如國家減災委員會就是在8點半決定啟動響應的,而且馬上組成工作組,工作組是由9個部門的同志組成的。11點,參加工作組的同志就全部趕到了首都機場,乘坐12點的航班趕赴災區。地震發生後,各項救災工作,剛才鐘勉副省長講到的,緊急救援、傷員救治、搜救,包括醫療、物資調運、災民生活保障,都是在各條戰線上同時鋪開,有條不紊地在進行,包括災害評估工作也已經啟動。昨天民政部、發改委、地震局三家已經就災區的災害損失評估工作拿出了方案。今天上午9點,第一批現場評估專家已經趕赴四川災區。

    第三,投送救援力量和調運救災物資速度更加快捷。大家都看到了,這次救援力量和調運物資是很快的,解放軍、武警部隊、公安幹警、專業救援隊伍,包括救援裝備,基本上都是在當天快速集結到雅安災區。我要説明的是,到了雅安,當時由於交通極為困難,這些隊伍大部分都先到了雅安,在黃金救援72小時內,我們的救援隊伍就到了所有的受災村落,交通、電力、通訊等主要生命線工程在5天內基本上恢復了。還有像救災物資,據我了解,國務院相關部門在20日地震發生當天,大部分都在組織調運救災物資,像我們民政部上午10點就通知了中央救災物資儲備庫,組織搶運物資,陸續向災區調運了大量物資。當時有一個原則,凡是災區需要的,我們就盡最大的可能、最快的速度組織調運。中央沒有儲備的,我們就協調社會力量,包括一些企業、慈善組織幫助解決。

    第四,獲取信息的能力更強,信息也更公開。這次地震發生後,通過衛星遙感、航空拍攝和地方各級政府的實地災情報告,當天就基本掌握了災區的大致受災情況,對災情也有了大致的研判。記得當天總參、空軍,還有地方的一些測繪部門就通過航拍或者無人機拍攝,傳回了部分災區的照片,而且還非常清晰。同時還有很多災區群眾通過微信、微博、電話向外發佈了很多災情信息,這對救災的研判和制定決策都起到了很好的支持作用。還有像這次的信息公開,媒體的同志們可能感受得更深一些,可以説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我記得四川省人民政府在地震當天中午就舉行了第一場新聞發佈會,讓全社會對了解災區的困難、災害造成的損失,包括救災工作進展情況,還有一些具體的救助政策都有所了解。這也有利於在第一時間穩定災區,也讓全國百姓做到心中有數。

    第五,汶川地震説明政府和社會組織形成良好的合作關係,可以形成救災的巨大合力,也可以大大提高救災能力。所以在這次地震發生後,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民政部在21日晚上深夜就發出了“46號公告”,關於規範社會捐贈活動的公告,對向哪個組織捐贈,通過什麼渠道捐贈,包括希望社會組織接收到捐贈之後如何使用,都提出了倡導性的意見。同時,也對統計、反饋、監督,特別是信息公開作了非常明確的要求。所以,下一步如何指導社會組織管好、用好善款,是一個比較重的工作。我相信在應急階段過後,在重建階段,社會組織發揮的作用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