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3年10月18日(星期五)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來運介紹2013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並答記者問。
[中央電視臺記者]剛才從您發佈的數據看,三季度的經濟企穩回升,您認為回升的原因是什麼?您如何看待前三季度的經濟運行情況?謝謝。
[盛來運]謝謝你的提問。我想先回答你的第二個問題,怎樣看待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情況。對於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的狀況,我想用三句話12個字來概括,“總體平穩、穩中有升、穩中向好”。
總體平穩是指經濟運行的態勢比較平穩,主要指標在預期的目標區間之內,波動幅度不大,三季度的GDP增長7.8%,二季度增長7.5%,一季度增長7.7%,基本上在0.3個百分點之間波動。
前三季度物價的總體表現也是基本穩定的,今年二月份是春節,9月份是中秋節,這兩個月CPI稍微超了3%以外,其他各月的物價指數基本上都在2%—2.5%左右的區間運行。就業形勢總體也是比較穩定的,今年前三季度城鎮新增就業繼續增加,外出就業的農民工人數增長了3.1%,從這幾個方面來看,我們覺得前三季度經濟總體運行是平穩的。
穩中有升主要是指在國家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政策措施的推動下,三季度經濟出現一些積極的變化,實體經濟穩中有升。主要表現在三季度GDP增長是7.8%,比上半年回升0.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三季度增長10.1%,比上半年加快0.8個百分點,投資、消費、出口,這些關鍵的指標都有些回升。GDP變化還表現在市場供求關係的變化上,由於國內的需求有所回暖,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連續兩個月環比正增長,同比降幅收窄,這反映市場的一些積極變化。
穩中向好主要是指宏觀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有所改善,主要表現在社會預期積極向好,結構調整穩中推進,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有所提高。預期向好也是三季度發生的積極變化,在中央明確的宏觀政策導向下,社會預期趨於穩定,企業發展積極性比較高,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就是PMI指數連續三個月回升。結構調整在穩步推進,主要表現在無論是從地方政府還是從企業的層面上,調結構、轉方式的認識比較統一,積極性也比較高,所以在産業層面上也出現一些分化,新興産業增長的速度要遠遠快於傳統産業,特別是一些新興現代化服務業的增長速度比較快,像網購,包括由此所帶來的郵政業的發展增速都比較快。從前三季度的情況來看,第三産業增長速度比第二産業快0.6個百分點,三産所佔GDP的比重比上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經濟增長的質量也有所提高,1—8月份規模以上的工業的利潤增長12.8%,比上半年提升1.7個百分點,財政收入和城鄉居民收入也都在繼續增加。以上這些情況的變化説明,當前中國宏觀經濟的基本面在發生一些積極的變化,即使經濟增速有所波動,但是內在的結構與其增長的質量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這同時也説明,黨中央、國務院冷靜發力、保持定力,創新宏觀管理方式,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方式是有效的,是正確的。
關於三季度經濟增長速度為什麼會回升,從影響因素來講,應該説是有多種因素,既有國外的因素、國內的因素、政策的積極推動,也有企業主動調整的結果,綜合這些因素,最主要的是三個方面。首先得益於國務院及時創新宏觀管理方式,明確調控區間,這對引導社會預期、增強企業的發展信心産生了積極的作用。企業的信心增強,社會預期穩定,就願意簽單,願意擴大投資。第二個方面是,從一季度開始黨中央、國務院有序地圍繞調結構、穩增長、促改革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為經濟平穩運行注入了新的動力和活力。例如以簡政放權為突破口的行政體制改變,還有利率市場化的改革,這些都為企業經營創造了一個很好的環境,有利於激發民營企業的投資活力。加大棚戶區改造,加大環境保護的力度,包括前段時間出臺的“寬帶中國”的戰略,鼓勵信息化消費,這些方面都有利於調動和激發內需潛力。第三個方面的因素可能與國外經濟復蘇、企穩好轉有一定的關係,很多發達經濟體從今年的二季度開始緩慢復蘇,這對我們擴大出口或者是穩定出口産生了一些積極的作用。以上三個方面是三季度經濟回升最主要的因素,我們希望這種勢頭能夠得到延續,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