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直播>> 政府網2>> 重要內容提示
 
航天活動有4大特點 其重大戰略性涉及國家安全戰略制高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05月20日   來源: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5月20日上午9:00,受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委員會的邀請,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國家航天局局長孫來燕在北京交通大學為首都大學生作形勢政策報告。報告題目為“弘揚航天精神 爭做時代先鋒”。報告的主要內容是航天活動的意義、中國航天事業取得的成就和中國航天事業的未來。

   [孫來燕]:航天活動有什麼突出的特點呢?又有什麼重要意義呢?概括起來,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來回答:  

    一是巨大探索性和創新性。從哲學層面的宇宙觀來分析,對無限豐富的物質世界的認識、對茫茫宇宙的認識,航天領域的活動僅僅只是開始。衝出地球、進入太陽系甚至銀河系,航天活動的每一步進展都是一個巨大的探索、都是一次巨大的創新。

    根據天文學家的統計,浩瀚的宇宙中有1000億個像銀河系那樣的星系,每個星系平均由1000億個恒星組成。在所有星系中,行星的數量與恒星的數量大概一樣多,即10的11次方×10的11次方等於10的22次方,在這樣龐大的數量裏,難道只有太陽這顆普通的恒星被有人居住的行星所伴隨嗎?如果確有太體存在著生命,它們又是什麼樣子呢? 

    經過半個世紀的探索,人們發現人類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滄海一粟,那麼,宇宙又有什麼樣的結構,是由什麼組成的呢?科學家發現,宇宙中90%以上的物質,不是我們所知道的物質,而是不發光也不吸收和反射光的暗物質,這都引發人類要探索宇宙的起源,太陽系的起源,認識宇宙的結構和組成。其它類似的問題還很多,都需要人類去探索。對這些問題局限在地球範圍是無法徹底回答的。所以,人類要認識外部世界,不能僅僅滿足於躺在地球這個搖籃,而要跳出這個搖籃,到太空去探索未知世界。今天,通過航天活動,人類對地球、月球、行星、太陽系和整個宇宙的認識已經達到了新的高度。航天事業已成為人類認識自然最前沿、增進人類知識最活躍、獲得成果最豐富的領域之一。

    二是重大的戰略性。航天活動內容、質量、規模及其影響,具有重大的戰略內涵。美國把太空稱為自己的高邊疆和戰略制高點。提出“空間正成為綜合國力的增長源,就像19世紀和20世紀工業的生存與發展依賴於電力和石油一樣”。太空是人類活動範圍的繼陸地、海洋和空中之後的第四疆域,這一疆域的活動對於國家安全、經濟利益和科技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開拓天疆”已被許多國家視為關係國家重大利益的戰略選擇。舉例來説現在進行的戰爭是非接觸、非對稱的信息化高技術戰爭,這種戰爭一刻也離不開航天活動的支持。在戰爭中,誰能掌握信息權,誰就能掌握戰爭的主動權;誰具有強大的導彈武器並能精確制導,誰就能飛越千山萬水,實施準確的打擊。據統計,美國在近年來發動的阿富汗、伊拉克幾場戰爭中,95%的偵察情報、90%的軍事通信,100%的導航定位和氣象信息都是依靠衛星系統獲得或實現的。美國的基本作戰指揮體系建立在航天活動提供的手段上。我國幾十年來一直把航天活動,包括衛星、導彈、運載火箭的發展作為國家重大的戰略工程。也就是説,航天活動每一個大的動作和舉措都具有戰略性,涉及國家安全戰略的制高點。

    三是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高效益並存。航天活動薈萃著眾多的科學成果和高新技術,需要巨大的經濟支撐,一個項目往往需要幾億到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資金投入。例如,一架航天飛機軌道器的造價大約17億美元(奮進號),每次飛行約5億美元;哈勃太空望遠鏡僅製造和發射費就達15億美元;而國際空間站建造費用高達數百億美元。航天活動每前進一步都伴隨著很大的風險。同學們一定知道,美國六架航天飛機就有兩架機毀人亡,人類月球探測的成功率僅為48%。

    但是這個事業也具有很高的效益,包括政治效益、經濟效益、軍事效益、社會效益。以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例,據統計,在航天領域每投入1美元,得到的直接和間接回報大約為7—12美元。航天活動能夠産生巨大的直接效益,但更重要的是,航天活動的“輻射效應”將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能夠産生更加豐厚的回報。比如利用遙感衛星進行重大災害預報,可減少鉅額災害損失,利用通信衛星對農村和邊遠地區開展遠程教育。航天活動對高新技術的需求,牽引了大批高新技術的發展,誘發和繁衍出眾多新的高技術産業。比如,數據傳輸與通信、高性能計算機、自動化加工、超高強度和耐高溫材料、微波傳輸和人工智慧等主要源於航天事業的激發。美國阿波羅登月工程産生的3000多項專利,有1300多項轉移到了國民經濟領域。從醫療使用的CT掃描儀到兒童尿不濕材料,從大型計算機到倣真技術,無不出自這一浩大工程。今天美國航天工業、國防工業和許多民用工業的關鍵技術,很大部分來自航天工程和第二代或第三代技術,或這些技術的衍生技術。可以説,航天工程帶動了美國整個國家科學與技術的全面創新和飛速發展。我國的航天工程也推動了技術創新與發展。據統計,約有2000項航天技術成果已直接移植到國民經濟眾多領域。我國近年開發的1000多種新材料,80%是在航天技術的牽引下研製完成的。正如去年為今年中國航天事業創建50週年,媒體(人民日報社)評論所説:“如果把我國整體科技事業比做一條騰飛的巨龍,那麼航天事業就是龍頭。”充分表明了航天活動的創新帶動作用。

    四是系統工程性強。任何一次離開地面的航天活動,必然涉及多個系統的有機配合。比如我們的衛星系統工程,由衛星、運載火箭、測控通信、發射場和地面應用等幾大系統組成;而我們的載人航天則由航天員系統、飛船運用系統、載人飛船活動、運載火箭系統、發射場系統、測控通信系統、著陸場等七個系統組成,每個系統又由許許多多的子活動組成,一個子系統又由成千上萬個元器件組成。因此,我國航天事業長期以來,應用系統工程理論和方法進行任務的規劃策劃和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