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記者會再觸簡政放權之痛
凡聽李克強講改革處,幾乎必有“簡政放權”。毫不意外地,今年兩會後的總理記者會上,第三個問題就是一個“老外”關於“簡政放權”的提問。
老生常談了?感到疲倦了?當然不!
記者提問從兩年前總理第一次記者會上的話切入,簡政放權改革“會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覺”。當時李克強還説過,“觸動利益往往比觸及靈魂還難”。該記者於是問道:“中國經濟會不會繼續放緩?未來會不會更疼?”
總理這樣回答:“你問到疼,確實很疼,而且在加深,面還會擴大。因為簡政放權是政府的自我革命,削權是要觸動利益的。”顯然,只要痛點還在,這個話題就回避不開,也不能回避。
李克強善下圍棋,今年的記者會上更是以“做活兩隻眼”的圍棋術語為喻。去年的記者會上他也曾説,中央政府把簡政放權作為改革的“先手棋”。其實不妨接著這個比喻:政府改革的工作,總理是當作一盤簡政放權的棋在下,如今棋局已行至“中盤”,博弈加劇,因此疼痛感加劇,所需棋力也加深。
梳理李克強就任國務院總理以來3次記者會,可以清晰看到他關於簡政放權改革的理念貫穿與實操遞進。
“它不是剪指甲,是割腕,忍痛也得下刀。因為簡政放權有利於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激發市場活力,也可以用它去頂住經濟下行的壓力。”這是總理今年的回答。
這一理念,之前的記者會上李克強曾一再闡明。回望“佈局”階段,2013年他説:國務院各部門行政審批事項還有1700多項,本屆政府下決心要再削減三分之一以上。2014年他説:到現在一年的時間,僅中央政府下放取消的審批事項就有416項。今年的“中盤”成績則是:我們兩年時間完成了預定5年完成的任務,使政府職能轉變向正確方向邁出了堅實步伐,取得了初步成效。
然而棋局進入中盤階段,往往變化莫測,是最考驗判斷、計算、掌控等棋力的時候。總理敏銳地覺察到:“當然,在這方面還有很多不落實的情況存在,推進中還發現了一些新的問題。比如,我看到兩會上有提案説,原來批個項目要一百多個章,雖然現在審批砍了一些了,但還有五六十道關卡,還會增加創業的成本,抑制創造的熱情。”
所以,簡政放權絕不是老生常談,遠未到轉換頻道的時候。正如李克強曾引用古語“吾道一以貫之”,誓言“開了弓哪還有回頭箭?”
“至於説到什麼程度滿意,那就是正確地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李克強曾這樣表態。這意味著,在這一改革核心理念真正貫徹、實現之前,簡政放權沒有“結束式”,只有“遞進態”。
琢磨改革棋理,還需繼續觀察從佈局到中盤的發展。今天記者會上,總理作出新的承諾:“全面取消非行政許可事項,不能法外施權。另外,還發現國家部門授權地方政府審批的事項1200多項,今年要砍掉200多項。”
這樣的諾言讓人想起此前一次有著豐富含義的會議。2013年11月,李克強在“地方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指出,如果説中央政府改革是上篇,地方政府改革就是下篇,需要上下聯動,把政府改革的這篇大文章做好,所謂“上下同欲者勝”。
這是因為,地方政府直接與企業接觸,直接聯絡人民群眾,政府機構改革能不能達到預期目的,職能轉變能不能落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下放了許多權力,下一步還要看地方,如果地方政府改革不及時跟進,簡政放權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當時李克強曾強調,不能“上動下不動”、“頭轉身不轉”,不能“假改”、“虛晃一槍”,不能打“小算盤”、“小九九”,更不允許“走過場”、“變戲法”,要確保簡政放權真正到位、見效。
佈局階段這一系列比喻所釋放的信號,如今落實在中盤,就是要清理的這些授權審批事項,就是要取消的這200項。對此,總理又有新的妙喻:“不能像開車一樣,松了手剎,還踩著腳剎,明放暗不放。”
也正是在那次會議上,李克強講道:“古人説,善政必簡。”這堪稱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那句“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的先聲。
總理記者會上一個鮮明的特徵是,不光在回答改革問題時談簡政放權,回答公眾尤為關切的反腐敗問題時,李克強也論及簡政放權,並以此作為制度化的“釜底抽薪之策”。
今年記者會上李克強強調,反腐敗必須標本兼治。首先要依法治國,不論是誰都不能在法外用權;二是要推進體制改革,通過加大簡政放權等改革力度,堅決打掉尋租的空間、剷除腐敗的土壤。同時,要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人們還記得,去年記者會上他曾説過,要加快推進“權力清單”公佈,界定權力的邊界。今年則有所遞進,提出更加明確的要求:“權力清單、責任清單,今年要在省一級公佈,明年推向市縣一級,晾曬清單,讓社會監督,也讓老百姓明白,權力不能濫用。”
棋至中盤,總理的鍥而不捨讓人對“收官”充滿期待。簡政放權,源出於本屆政府所信奉的政治倫理,顯示了其政治決心,體現為政治承諾。茲事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