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用“互聯網+”打造經濟轉型升級新引擎

2015-06-24 19:39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體: 打印

“我們過去常説,在信息尤其是互聯網領域,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現在,我們很可能就站在這樣一條起跑線上。而且,在某些方面,甚至比發達國家擁有更大的優勢。”6月2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説。

當天會議的議題之一,是部署實施“互聯網+”行動,促進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李克強説,推進“互聯網+”,是中國經濟轉型的重大契機。

“中國有近7億網民,互聯網市場巨大。”總理説,“集眾智可以成大事,要充分發揮‘中國智慧’的疊加效應,通過互聯網把億萬大眾的智慧激發出來。”

實施“互聯網+”行動,促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

李克強指出,今年以來,就業尤其是大學生就業情況始終保持穩定,其中“互聯網+”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大學生就業與‘互聯網+’緊密相連,不僅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也為社會減輕了壓力。”總理説,“總體而言,‘互聯網+’在創業、就業、創新、升級等方面,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李克強分析道,不僅小微企業運用互聯網平臺創新,為市場提供了新的供給,引導了市場需求,事實上,“互聯網+”也給大公司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上周我去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考察時看到,‘華龍一號’堆芯設計非常複雜,但設計中心的核心團隊只有20多個人。”總理説,“原來他們通過數字化核電站設計和驗證中心,實現了異地、多專業協同設計。光是參加設計的終端就有500多個,分佈在十幾個城市。參加設計的人數就更多了!這就是大企業創新,也體現了互聯網+’的力量。”

李克強説,過去許多大企業的傳統工作模式是,每個人在生産線上機械重復,難有創新。而現在許多大企業也都在努力轉變舊有模式,運用互聯網推動系統的集成創新。這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大契機。

“互聯網+”的活力我們很難界定

有關部門的彙報材料中,推進“互聯網+”行動原來界定在一定領域內,但總理認為,這些界定很難完全覆蓋“互聯網+”的活力。

他以自己的考察經歷舉例:“我去中關村考察的時候,一個學體育的大學生,通過移動互聯網幫人們找打球的球友,還搭配提供醫療健康的信息。還有義烏一個做電子商務的網店主,在網上拿到訂單後,直接拿到工廠進行個性化定制,相當於用互聯網推動了製造業升級。”

總理就此説,這些領域,我們坐在辦公室裏很難想得到,更無法提前作出“界定”,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互聯網+”。

討論中,李克強還列舉了自己在義烏小商品市場看到的場景:當地自建網上商城,推動實體店舖“上網”,線上線下同步經營,而且實體店因為有信譽、有保障,在線上反而更有競爭力。

“傳統産業有自己的優勢,要推動傳統行業與‘互聯網+’結合,釋放更大活力。”總理説。

“互聯網+”的發展應該讓消費者和大眾來選擇

李克強表示,通過改革引入市場競爭,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這是中國發展的成功經驗之一。而“互聯網+”是新業態發展,更要遵循這樣的原則。

他説,本世紀初,中國加入WTO時,一些企業也曾“恐慌聲一片”。但通過10多年參與全球企業競爭,證明中國人最不怕競爭。“中國企業什麼時候能夠在自由選擇中贏得消費者,什麼時候就會真正站上全球競爭的制高點上。”

李克強説:“歷史是人民大眾創造的。大眾的想法豐富多彩、充滿奇思妙想。因此,‘互聯網+’的發展,應該讓消費者和大眾來選擇。”

我們與發達國家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李克強總理最後説,推進“互聯網+”行動,不僅要有具體措施,更重要的,是要給社會一種發展信心。

他説:“我們過去常説,在信息尤其是互聯網領域,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現在,我們很可能就站在這樣一條起跑線上,而且,在某些方面,甚至比發達國家擁有更大的優勢。”

李克強強調,發展“互聯網+”要強化安全意識。政府放寬市場準入的同時,也要加強監管、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這樣相關産業就會自然而然地發展起來。

“從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再到‘互聯網+’,這是一脈相承的。”李克強説,“這些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將會培育中國經濟新動能,打造中國未來增長新引擎。”(付聰)

責任編輯:王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回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