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監察部:被查中管幹部“問題清單”
 近2/3違紀涉親屬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6-01-05 09:18 來源: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字體: 打印

2015年2月13日13時,中央紀委網站發佈了天津市政協原副主席、市公安局原局長武長順的紀律處分通報。這份393字的通報,詳細列出了武長順的具體違紀情形,並首度使用“嚴重違反黨的政治規矩”等表述。

10月16日,中央紀委發佈周本順、楊棟樑、潘逸陽、余遠輝被“雙開”的通報。此次通報緊隨《中國共産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産黨紀律處分條例》審議通過之後發佈。通篇的“紀言紀語”,對他們違反政治、組織、廉潔、群眾、工作、生活“六大紀律”情形有一説一。

從2015年2月13日至12月31日,中央紀委共發佈34份部級及以上領導幹部紀律處分通報。相較以往,這些通報用紀律語言去描述違紀行為,反映了中央紀委執紀理念的改進和向紀律審查本質的回歸。

調查時間明顯縮減

2014-2015,每半年作為一個時間段,從接受組織調查到發佈紀律處分通報,平均間隔時間分別為253天、183天、119天、78天。從單個官員看,2014年被立案調查時間最長者達428天;2015年整體縮減,最短者只有59天。調查時間遞減的背後,反映的是中央紀委紀律審查理念的轉變:紀律審查要改變以往貪大求全的模式,注重綜合效果。

過去查辦案件工作有種傾向,總想著務求完美、“吃幹榨盡”,直接把人送上法庭;非得把違紀和違法的所有問題都查清楚,結果是曠日持久、一拖再拖,大大增加了管理成本和風險隱患。紀律審查要突出黨紀特點,依據黨章黨規黨紀進行。要講成本和效益,不能不計代價、紀法不分。紀檢機關不是黨內的公檢法。要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縮短時間,快查快結、快進快出,把違反紀律的主要問題查清後,涉嫌犯罪可以及時移送司法機關繼續依法查處;針對一些能夠作出黨紀政紀處分或者組織處理的問題,也要及時辦理,不能放任自流。

被查領導幹部絕大多數都有違反政治紀律或政治規矩表述

梳理34位領導幹部的紀律處分通報,33人都出現了“嚴重違反黨的政治規矩”“無視黨的政治規矩”“嚴重違反政治紀律”“嚴重違反黨的政治紀律、政治規矩”等表述。

其中,14位領導幹部被指“嚴重違反黨的政治規矩”,6位領導幹部被指“無視黨的政治規矩”,這6人為楊衛澤、朱明國、王敏、陳川平、蘇榮、仇和;10人“嚴重違反黨的政治紀律、政治規矩”,分別為令計劃、徐建一、趙少麟、令政策、肖天、奚曉明、余遠輝、潘逸陽、楊棟樑、周本順;3人“嚴重違反黨的政治紀律”,分別為谷春立、樂大克、白雪山。

在黨的全部紀律中,政治紀律是打頭、管總的。不管違反哪方面的紀律,發展下去最終都會侵蝕黨的執政基礎,破壞政治紀律。加強紀律建設,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永遠排在第一位。黨員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領導幹部,更應該帶頭模範遵守黨的政治紀律、政治規矩。

97%的領導幹部違紀涉及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或濫用職權

34位領導幹部的紀律處分通報顯示,有29人出現“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字眼,有4人同時出現“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濫用職權”表述。

現實中,一些領導幹部用權不慎,致使權力運行偏離了正道。特別是,有的把權力變為“私器”,成為為個人或小團體謀取利益的工具,導致權力變形甚至倒置。領導幹部手中的權力,不是個人奮鬥得來的,也不是個別人賞賜的,而是人民賦予的。有權不可任性。領導幹部必須始終牢記,權為民所賦,利必為民所謀。

反腐敗事關人心向背,關乎黨和國家事業成敗,必須對握有權力的人進行強有力的紀律約束。管好紀律才能看住權力。試想:如果黨員領導幹部都能夠守得住紀律,權力運行還會出大問題嗎?紀檢監察機關必須攥緊拳頭,把監督執紀問責的責任擔起來,不斷健全和強化黨內監督。

62%的領導幹部違紀涉及親屬,多數為利用職務便利為家屬經營活動謀利

34位領導幹部的紀律處分通報顯示,有21人違紀涉及親屬、家屬,比例高達62%。

統計顯示,21名領導幹部違紀涉及親屬、家屬,一半以上屬於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親屬的經營活動謀取利益。在近年來查處的案件中,“一人當官、全家腐敗”的事例不勝枚舉。有的主政一方,愛人孩子經商辦企業,包攬工程、批發項目,套取鉅額利益;有的搞“一家兩制”,“前門當官,後門開店”,家人跟著一起大發橫財,自己成了“權錢交易所所長”……

領導幹部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領導幹部作風的重要表現。要重視領導幹部家風建設,把它作為加強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作風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

3/4被查領導幹部“十八大後仍不收斂、不收手”

34位被查領導幹部的紀律處分通報中,有26位出現“十八大後仍不收斂、不收手”等表述。大多落馬領導幹部被指“性質惡劣、情節嚴重”。

黨中央橫下一條心,一定要遏制住腐敗蔓延勢頭。在如此高壓態勢下,仍有一些黨員幹部不收手、甚至變本加厲,令人觸目驚心!減少腐敗存量、遏制腐敗增量、重構政治生態的工作艱巨繁重。要持續保持高壓態勢,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治病樹、拔爛樹,強化“不敢”的氛圍。懲是為了治,要加大治本力度,選對人、用好人,深化改革,加強制度建設,強化日常管理和監督,完善激勵和問責機制,逐步實現“不能”。最終靠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宗旨意識,樹立“三個自信”,真正做到使之“不想”。

落馬領導幹部“病歷本”,這些表述很“各色”

結語:把紀律挺在前面 紀律審查回歸紀律

閱讀這些通報,細心的讀者將會發現,今年以來,中央紀委對領導幹部的紀律處分通報內容發生了重大變化,主要著重于通報其違反黨紀黨規的內容。特別是以六大紀律為尺子,用紀律的語言去描述違紀行為,讓紀律審查回歸紀律。

紀委既面對黨員幹部,又面對廣大黨員,監督執紀不能只管“極少數”,懲治幾個腐敗分子,必須在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上下更大功夫。要立足當前,遏制腐敗蔓延勢頭,態度要堅決、震懾要足夠,重點懲處“三類人”,讓腐敗分子收斂收手;還要著眼長遠,加強紀律建設,實現監督執紀問責常態化,使紀律真正立起來、嚴起來。(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韓亞棟、美術設計 王嬋、李柏逸)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責任編輯:劉楊
回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