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教育扶貧 如何精準發力

2016-03-16 07:24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代表委員心繫貧困地區教育
教育扶貧 如何精準發力

“扶貧先扶智,治貧必治愚”,兩會期間,教育扶貧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由於缺乏良好教育,一些貧困地區人口普遍存在“打工沒技術,創業沒思路,務農沒出路”的狀況。代表、委員紛紛表示,要想拔掉“窮根”,就得下活教育扶貧一盤棋,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掌握一技之長。

切實採取措施,讓流失的孩子重返校園

儘管已經過去了一段時間,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某教學點的情況,依然不時在廣西大學校長趙艷林委員的腦海中閃現。

那裏的教學狀況令趙艷林揪心,因為教師稀缺,一個班裏坐著幾個年級的學生,老師給這個年級講幾分鐘,再給那個年級講幾分鐘。

“如果孩子從小沒有接受教育,長大後想做點什麼都不懂該怎麼做。所以要想扶貧,必須先扶智。”從教學點歸來,趙艷林感慨萬千。

海南大學校長李建保代表也為有些地方“越窮越不重視教育、越不重視教育越窮”的惡性循環發愁。“我曾跟隨檢查組到地方調研,到學校一看,熱熱鬧鬧、書聲瑯瑯。可是非調研時間,我再去看,學校就冷清了許多。”細心的李建保在周圍一轉,發現了不少孩子。“你們怎麼不去上課呢?”李建保問。孩子們説:“有人來檢查,我們就趕快回學校,檢查組一走,我們就放假了。”李建保認為,政府有必要採取一定強制性的措施讓這些孩子重返校園。

“在我看來,教學條件差、學生流失等嚴重影響了貧困地區的教育發展。”安徽省績溪縣臨溪鎮臨溪村黨總支書記姚民和代表深有感觸地表示。

“各項精準扶貧措施當中最關乎未來的就是教育扶貧。”重慶市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代表説。

改善教學環境,培育一支穩定的師資隊伍

要想進行教育扶貧,先得摸清楚貧困地區的教育狀況。劉希婭就曾在重慶偏遠區縣和其他省市的貧困地區做過深入調研。

“我認為貧困地區的教育窘境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劉希婭分析,一是辦學的硬體欠缺,有些學校雖然解決了校舍問題,但缺乏多功能教室、信息化教學設備,學生的學習環境和教師的辦公環境都不夠好;二是對教師隊伍培訓不夠,有些貧困地區的老師十幾年都沒有外出學習過,幾十年按照一套辦法教學;三是教育理念和思想落後,還停留在“考試就是指揮棒”“分數衡量一切”的階段,忽視了素質教育,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姚民和看來,貧困地區的教育水平上不去,關鍵是師資不行。“我們那裏有一句話説‘養兒不讀書,不如養頭豬’,可見農村對教育並非不重視。但鄉村教師流失的情況屢見不鮮,縣裏好一點的老師都跑到城裏去了,名牌大學畢業生又不願意到小縣城來。”姚民和感到痛心,“因此,改善教學環境、打造一支穩定的高素質農村教師隊伍,是農村中小學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李建保分析説,一些家庭的貧困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比如天災、家庭成員喪失勞動力、因病致貧、缺少勞動技能等。教育是幫助人脫貧的,但如果教育開銷太大,也有可能導致家庭陷入貧困。“貧困地區,一個家庭的年收入也就萬把塊錢,父母含辛茹苦,只能供一個小孩讀書。”李建保説,“因此,教育扶貧也要精準,要對貧困群體進行細分,對症下藥。”

開展職業教育,讓超學齡青年掌握謀生本領

想讓教育扶貧達到效果,貧困地區的師資水平必須跟上來。“我在兩會上已連續4年提出對義務教育階段優秀教師建立流動交換機制,促進師資流動,改善不均衡狀況。”李建保説。他還表示,教育扶貧要有針對性。“對學齡階段的孩子,要儘量讓他們排除一切困難重返校園,掌握基本知識,學習基本技能;對超過學齡階段的青年,要組織他們學習謀生的本領和技能,力爭‘短平快’效果。”

姚民和認為,教育扶貧不是簡單的升學、上學問題,而是就學與就業緊密結合的問題。“職業教育就是一種很好的扶貧方式。”姚民和分析,職業學校學費不高,學生畢業後不少單位還搶著要,不僅可以減輕家庭供學生讀書的經濟負擔,還能通過就業增加家庭收入。

教育扶貧不能讓教育部門“一肩挑”,得“眾人拾柴火焰高”。趙艷林建議,應建立起國家主導、地方聯動、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教育扶貧機制,“只有大家共同關注教育,教育扶貧攻堅戰才能打贏。”姚民和也表示,教育扶貧是一個系統工程,在政府部門整合各種資源的同時,還應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形成整體合力。

“沒有一技之長,就沒有自我造血的能力。因此,教育扶貧是從根本上扶貧。”趙艷林盼望著,貧困地區的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每一個孩子都能帶著夢想飛得更高、更遠。(記者 張爍 李堅 何璐 黃曉慧)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