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國是世界經濟的穩定劑

2016-03-20 07:08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6”經濟峰會把脈世界和中國經濟——
中國是世界經濟的穩定劑

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6”經濟峰會上,各國嘉賓匯聚一堂,把脈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與會嘉賓認為,中國的經濟轉型在過去5年已經啟動,突出表現在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正在明顯提高,中國經濟轉型對全球具有重大的影響和意義,對於世界經濟是穩定劑,而不是風險——

京城三月,暖意襲人。3月19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6”經濟峰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召開。各國嘉賓匯聚一堂,把脈世界和中國經濟。

世界經濟需要結構性改革

“改革的一些低垂的果實已被收穫,世界經濟需要進行深度的結構性改革。”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總裁蘇瑪·查克拉巴蒂説出了與會嘉賓的一個共識:“世界經濟面臨結構性改革”。

全球經濟仍然處在深刻調整階段,國際金融危機的陰霾還未散去,一些國家採取史無前例的貨幣寬鬆政策,但全球依然處在低增長的困境之中,一些國際頂尖的專家學者用“新平庸”來形容當前萎靡的全球經濟。蘇瑪·查克拉巴蒂表示,歐洲復興開發銀行和世界銀行一起做了一個調查,表明全球相當一些國家的改革落後於收入的增長,很多國家改革的措施正在減弱,而在政治層面,民粹主義在抬頭。

“世界經濟正砥礪前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表示,很多國家生産力的提升在放緩,最核心的問題是全球總的需求量沒有獲得足夠提升。加強全球合作、提高總體需求將是恢復世界經濟均衡的一劑良方。“提升全球總需求還有很多工具。”斯蒂格利茨認為,當前市場已經失去了方向感,沒辦法按照自己的速度來修復,需要做一系列的機制性的安排和政策的調整。

世界銀行常務副行長英卓華也認為,貨幣政策的效用已越來越低,世界必須要進行結構性改革。結構改革可以使得經濟增長重新回到中高速增長的軌道,金融系統的改革、法治建設,尤其是對産權的保護、開放市場等,可以增加對經濟增長的支持,使得生産率提高,促進市場競爭。“當然,結構性改革實施起來非常困難,新的改革肌肉是需要鍛鍊的。”英卓華説。

全球面臨結構性改革的共同挑戰,使中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加引人注目。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表示,到2015年末,中國已經有10個省級行政單位人均國內生産總值達到了1萬美元,人口總數近5億。一段時間以來,中國經濟經歷了深刻調整,世界都在討論中國經濟的減速。但過去5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7.8%。如果做一個對比,中國的減速,比日本、韓國要更為緩和。中國的經濟轉型在過去5年已經啟動,突出表現在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正在明顯提高,2015年達到66.4%的貢獻率。服務業的比重正在明顯的提高,2015年服務業國內生産總值佔比已經超過第二産業10個百分點,佔國內生産總值的50.5%。中國也是全球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用戶最多的國家,網絡上商品和服務的銷售額已經佔全球的11%。中國城鎮化也在迅速推進,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已經超過56%。

“中國經濟的轉型可以説是世界經濟史上規模最大的經濟轉型,所以它面臨的挑戰和陣痛前所未有,但中國的轉型對全球具有重大的影響和意義。”王一鳴説。

在全球貿易蕭條的情況下,中國的進口規模2015年達到了1.68萬億美元,2015年對外直接投資達到了1180億美元,有超1.2億人次出境旅遊,境外商品消費超1000億美元。王一鳴認為,中國的這種變化對全球經濟産生了重要的影響,中國加快轉型,將對世界經濟的再平衡作出重要貢獻。

中國經濟前景光明

2015年人民幣匯率經歷了較大波動,但在彭博有限合夥企業董事長高逸雅看來,相比于日元、歐元的同期波動幅度,人民幣的波動不足為奇。高逸雅表示,人民幣波動的原因很多,重要的原因是整個時期全球經濟也在波動,此外,中國的匯率政策正在向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政策轉型,希望讓市場發揮更大的作用,這毫無疑問會在一段時間內增加不確定性。

高逸雅認為,人民幣被納入SDR貨幣籃子是中國改革進程中的一個里程碑,這一決定反映出世界經濟管理方式向前邁進了一步。對於中國來説,要抓住這個機會,加快改革進程。“中國已經在資本市場改革和開放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十三五’規劃也指明了中國前進的方向,貫徹和實施好‘十三五’規劃,將增強國際市場對中國的信心。”高逸雅説。

瑞銀集團首席執行官安思傑表示,儘管中國經濟增速比過去有所放緩,但是中國仍然能夠在未來15年的時間裏實現經濟總量翻一番,它仍然穩步走在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的道路上,而人民幣也正在通往成為國際化貨幣的道路之上,一個更加國際化的人民幣對於中國和世界都是好消息。

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吳曉靈認為,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在全球依舊是比較好的,中國政府看到了問題癥結,面對問題,就能解決問題。“我們應該增強對中國經濟和人民幣的信心。什麼叫風險?風險是不確定性,是有問題存在而看不到問題。中國政府現在是看到了問題,面對問題,只要我們能夠凝聚共識,把提出的改革措施真正落到實處,中國經濟會有好的未來。”吳曉靈説。

最近一段時間,人們對於中國金融風險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對此,中國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表示,當前,防控金融風險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對中國來説,隨著利率更加市場化、融資更加多元化,流動性管理的難度也在加大。股票市場、匯率市場的波動也加大了風險控制的難度。但中國的金融風險是可控的,不會引發系統性風險,更不會引發地區性的全球性的金融風險。“一方面,中國經濟還在深刻的調整和改革過程當中,中國經濟有巨大的迴旋空間,改革會煥發出新的增長動力和內在需求;另一方面,在過去幾年的改革當中,銀行業也增強了抵禦風險,化解風險的能力”。

橋水基金創始人、首席執行官瑞·達利歐表示,世界經濟的生産效率復蘇在即,因為有了一些顛覆性的技術,比如説像人工智慧、大數據和超級計算等。中國正在做的結構調整非常令人讚賞,“中國對於世界經濟是一個穩定劑,而不是一個風險”。

G20要加強政策協調

2016年,G20峰會將首次在中國杭州舉辦,但2016年的全球經濟仍然面對諸多的不確定性。作為全球經濟主導力量的二十國集團如何協調宏觀經濟政策和加強合作?中國作為東道主,可以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與會的國內外嘉賓們一致表示,應對全球經濟下行壓力需要G20成員國加強政策協調,並且達成一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長古裏亞表示,目前的政策組合沒有産生應有的效果,貨幣政策效果有限,需要更多的財政政策支持,包括結構性改革,“要有一個強有力的可持續的平衡發展目標”。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則強調,各國要意識到自己的行動都會對其他國家産生影響,即所謂的溢出效應或者説外部性。無論是微觀還是宏觀經濟,都需要很好進行協調,G20要討論的是如何實現這種全球決策。G20應在共識的基礎上,共同推進可持續的包容性發展,這是所有國家責無旁貸的責任。

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表示,中國作為G20峰會2016年度的主席國,將加強同G20成員在宏觀經濟政策上的協調與溝通,形成重要的政策共識,發揮全球經濟政策協調、溝通最重要的平臺作用。中國將與全體G20成員同心協力、同舟共濟,形成應對經濟挑戰的政策、共識,向全世界發出積極的信號,促進全球經濟沿著強勁、可持續、平衡的軌道發展。

美國前財政部長羅伯特·魯賓表示,G20是一個非常有益的機制。“期待中國引導G20,並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果要讓G20成為一個非常有效的機制的話,中美兩國需要共同努力、共同合作,為全球的經濟注入活力。”羅伯特·魯賓説。(記者 祝惠春 袁勇)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