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國與亞洲經濟的“博鰲期許”

2016-03-23 07:15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3月22日的博鰲,風和日麗,群賢畢至。以“亞洲新未來:新活力與新願景”為主題,2016年博鰲亞洲論壇正式拉開帷幕。在當前世界經濟復蘇緩慢、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經濟話題尤其引人關注。亞洲經濟向何處去?中國經濟前景如何?在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會新聞發佈會暨博鰲亞洲論壇學術發佈會上,眾多專家學者對此做出了回應。

中國增長的壓力與動力

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林毅夫教授認為,2010年以後,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不斷下滑,去年只有6.9%。下滑首先是跟整個國際經濟形勢不好有關係。發達國家從2008年金融危機到現在還沒有復蘇,家庭收入增長很慢,所以其需求增長非常慢,從而導致整個世界貿易大幅度下降。第二個原因是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後,多個國家採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來支持投資、創造就業、維持一定的增長。但是國際經濟陷入新的平庸,如果沒有新的積極財政政策支持,投資會下降。這些因素對中國、對東亞地區甚至俄羅斯、印度、南非等都有影響。

林毅夫認為,中國政府制定的“十三五”期間增長目標在6.5%以上,如果能夠達到這一增長速度,那麼到2020年我們GDP可以達90萬億元人民幣,按照現在的匯率計算人均達1.1萬美元。如果我們維持6.5%以上的增長,而發達國家可能還是增長疲軟,那麼我們的勞動生産率水平的增加比發達國家高出四到五個百分點,在那種狀況下,人民幣的趨勢是升值。如果加上升值,到2020年我們的人均GDP很可能就會達到12615美元,這是高收入國家的門檻。

林毅夫強調,他個人認為維持6.5%以上的經濟增長速度是非常可能的。發達國家在經濟下行的時候很難找到投資機會,而我們作為發展中國家,不僅好的投資機會很多,投資資源也非常多。中國現在去庫存、去産能都是針對中低端産業,我們可以投資到中高端産業升級,我們還要完善基礎設施、保護環境、推進城鎮化建設,投資的數量和機會非常多。中國政府負債佔GDP的比重不到60%,是全世界最低水平的國家;民間儲蓄率高達50%,是全世界最高的國家;還有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有這樣好的投資機會和好的投資資源用起來,就可以維持一個比較合理的投資增長速度,從而創造就業、繼續提高家庭收入、提高消費。這就是《政府工作報告》裏面所講的,我們的韌性強,潛力足,迴旋餘地大,可用的政策空間多。我相信我們維持6.5%以上的經濟增長速度是完全有可能的,2020年中國會變成一個高收入國家。

亞洲經濟的困境與出路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林桂軍認為,近年來,亞洲經濟增長放緩,具體表現在貿易增長速度放緩、價值鏈增長減弱、經濟體依存度降低、金融面對外界波動較為脆弱等方面。

林桂軍同時指出,儘管亞洲經濟增長減速,但亞洲的比較優勢依然存在,亞洲出口貿易在全球貿易中的份額得到了提升。另外,在低迷經濟背景下,亞洲經濟的亮點體現在直接和間接投資的增長,特別是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和越南這五個東盟國家直接投資增速再創新高,成為直接投資凈流入地區。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王軍認為,從發展的角度來看,亞洲各個經濟體都有保持其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和維持其綜合競爭力不斷提升的內在動力,並且在不斷努力。比如印度,它在亞洲國家綜合競爭力排行的位置比上一年度有了比較大的提升,上升了六位。它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國內經濟回到了高增長的軌道,極大地降低了通脹率和失業率;它的整體運行風險有所降低,使得它整體的競爭力大幅度提升。

再如中國,儘管中國經濟增速出現了放緩,但是仍保持中高速增長勢頭,通脹率也比較溫和。中國政府採取了包括不斷完善其基礎設施、鼓勵創新創業、打擊腐敗行為、簡政放權等在內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恰似對王軍觀點的回應,博鰲論壇的青島西海岸新區發展戰略説明會上傳出的聲音表明,青島西海岸新區圍繞政府效能革命、市場化改革、結構性改革“三大主攻方向”,自主推進了35項重大改革,多項改革屬於全國首創,爭取國家級、省市級改革試點23項,通過改革激發“三大活力”——市場活力、園區活力、人才活力。

壓力轉化為動力,困境中覓得出路。博鰲亞洲論壇在繼續進行,我們相信會聽到更多有關中國和亞洲經濟的真知灼見。(記者 郭林 王曉櫻 曹元龍)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姜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