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以發展新理念引領新型城鎮化——“十三五”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系列述評之一

2016-04-20 19:3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4月20日電(記者 安蓓)“十三五”開局之年,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正站在新的起點上:要堅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引領,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更加注重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更加注重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更加注重環境宜居和歷史文脈傳承,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取得新進展。

近年來,重慶市進出口額每年一季度都會出現猛增,並帶動當地整體外貿水平的提升。其秘訣之一,正是戶籍制度改革釋放的紅利。

由於農民工通常會在春節前後返鄉,不少外貿企業不得不在年底停工。2010年下半年起,重慶市開始實施針對本市居民的戶籍制度改革。截至2015年12月,全市累計進城落戶428萬人。農民轉戶後,與城市産業工人一樣,春節七天假,節後照常上班。不少在沿海和重慶同時投資的企業,為了保訂單、降成本,春節前後都把訂單轉到重慶。

“加快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何健説,推動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對於去産能、去庫存,擴大內需市場、推動經濟轉型升級都有重大意義。

城鎮化是一個國家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是解決我國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撐,擴大內需和促進産業升級的重要抓手,對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有重大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經歷了一個起點低、速度快的發展過程。2015年,我國城鎮化率已達56.1%,比世界平均水平高約1.2個百分點。然而,在城鎮化快速發展的同時,質量不高的問題也日益突出。超過2億農民工及隨遷家屬難以融入城市;“土地城鎮化”快於人口城鎮化;城鎮空間分佈和規模結構不合理,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不匹配;城市管理服務水平不高,“城市病”日益突出……城鎮化發展由速度型向質量型轉變的要求日益迫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佐軍説,“十三五”期間,我國新型城鎮化仍將處於加速推進的階段,但將更注重品質的提升。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引領下的新型城鎮化,將惠及億萬民眾,為促進經濟中高速發展、産業邁向中高端水平注入強勁動力。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到2020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60%,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45%。“目前我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39.9%,未來還要提高5個百分點,相當於有1億人在城鎮落戶,這個任務非常艱巨。”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司長徐林説,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60%,仍有2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這部分人的市民化主要體現在基於居住證制度的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指出,實現“十三五”規劃綱要設定的目標,要通過深化改革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重點推進戶籍制度、土地制度、基本公共服務、住房制度、財政體制、金融體制、城鎮管理體制等一系列改革。

記者從國家發改委了解到,“十三五”時期,我國還將通過推進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明顯改善1億左右居民的居住條件;通過加快中西部地區城鎮化進程,引導1億左右人口在中西部就近城鎮化;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推動形成合理的城鎮化空間格局;轉變城市發展模式,促進城市緊湊發展;以“創新、綠色、智慧、人文”為方向,推動新型城市建設;創新行政管理體制,探索新型設市模式;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動城鄉土地自由流動;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探索建立地方財力增長機制。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傅義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