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讓“假脫貧”無處藏身

2016-05-08 07:34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通過制度設計“定硬杠”,脫貧結果“實打實”,成效評估“來真的”,才能實現貧困精準退出

最近到幾個貧困程度很深的老少邊窮縣採訪,對於脫貧,當地都喊出了類似“2017年結束戰鬥、2018年清理戰場”的口號,這著實讓筆者有點詫異。這些地方要在2020年如期脫貧摘帽,都得“踮踮腳尖才能夠到”。提前這麼長時間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信心打哪兒來的呢?

深入交流後得知,基層即將換屆選舉,而且眼下貧困地區主要考核脫貧成效,提前脫貧還有獎勵,如此一來,迫切的心情就不難理解了。可是,這樣的脫貧質量能靠譜嗎?恐怕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建立貧困退出機制的意見》。意見的核心要義,就是要實現貧困人口真實穩定有質量脫貧,貧困縣、貧困村審慎穩妥有序摘帽,簡而言之,就是要實現貧困精準退出。

做到這點並不容易。國家對貧困縣有諸多政策傾斜和資金扶持,難免有一些貧困縣脫了貧後還想戴著貧困帽,能“賴”多久是多久。貧困縣如此,貧困村、貧困戶亦然。

有脫了貧不想摘帽的,也有沒脫貧就急著想摘的。一些貧困縣領導,為了追求短期政績,搞“假脫貧”“數字脫貧”,貧困群眾“被脫貧”。

因此,要實現貧困精準退出,既要防治拖延病,又要防治急躁症。

對於拖延病,貧困退出機制設計上有很多針對性安排。一來,2020年脫貧摘帽時限已定,想拖也拖不了多久。二來,提前摘帽不吃虧,政策上設計了緩衝期,緩衝期內“不摘政策”,提前退出還有獎勵。只要獎勵足以抵消摘帽帶來的“隱性損失”,得失賬一算,拖延病去根兒不難。

更要重點防範的是急躁症。現在有些地方,貧困人口當年脫貧,第二年就被銷號,幫扶也立馬脫鉤。事實上,很多貧困戶當年雖然越過了扶貧標準線,但更多是幫扶幹部給帶出來的,自己對發展脫貧産業的門道還沒摸清,內生“造血”能力還不強。馬上“斷奶”,倉促銷號,恐怕比較容易做成“夾生飯”。

除了防治拖延病、急躁症,還要防治其他各種花樣的形式主義、弄虛作假……實現貧困精準退出,還需做大量細緻的工作。

首先要進一步完善制度設計,實事求是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比如,有的地方規定連續兩三年收入超過貧困線才算脫貧,有的地方還增加了飲水、住房、教育、産業等指標,按照這種標準操作,貧困戶退出就會更穩定,更有質量。

其次,脫貧結果要讓各方都認可。有關各方要坐在一起算清楚賬,特別是要讓貧困戶簽字認可,力防貧困群眾“被脫貧”。

最後要實行嚴格評估,確保脫貧結果經得起檢驗。要按標準按程序嚴格驗收,通過實施“回頭看”“回馬槍”擠出水分;對驗收質量實行責任追溯制,加強抽查督查巡查,發現問題的嚴肅問責。推行脫貧成效第三方評估,納入最廣泛的媒體和群眾監督,讓各種花樣的假脫貧難以藏身。

總之,通過制度設計“定硬杠”,脫貧結果“實打實”,成效評估“來真的”,才能實現貧困精準退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才能精準落地。(顧仲陽)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周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