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從改革開放的先行者到全面小康的探路者——從數據看浙江發展軌道

2016-06-06 17:1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杭州6月6日電(記者 沈錫權 陳曉波)農民人均純收入獲省區“31連冠”、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各省區最小、率先全面消除絕對貧困現象、全面小康實現水平已超過97%……浙江,這個改革開放的先行者,如今成為全面小康的探路者。

在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進程中,浙江是一塊充滿生機的土地。2015年,浙江以全國1%的陸域面積、4%的常住人口,創造了全國6%以上的經濟總量。

浙江全省生産總值從1978年的124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42886億元,排名從全國第十二位躍升至第四位。這“第四把交椅”,浙江已穩坐20年。

近年來,浙江不斷推進經濟社會轉型升級。“十二五”期間,浙江三次産業結構從4.9:51.1:44調整為4.3:45.9:49.8,綜合實力不斷增強。2015年,浙江研發經費支出佔生産總值比重提高到2.33%,萬元生産總值能耗下降至0.48噸標煤。

2015年浙江人均GDP已超過12000美元,衝到了高收入地區的“門檻”上。根據國家統計局制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統計監測指標體系》的最新測算,浙江全面小康社會實現程度為97.2%,居各省區市前列。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在不斷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浙江著力破解城鄉失衡難題。2015年,浙江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21125元,在各省區中首個“破兩萬”,並蟬聯“31連冠”。農民純收入從“破萬”到“破兩萬”,浙江僅用了6年時間。

2015年9月8日,浙北德清縣敲響浙江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第一槌。該縣洛舍鎮砂村村一宗面積20畝、長滿一米多高野草的廢棄採石場,成功拍出1150萬元高價。

通過深化農村産權制度改革,積極拓展農民的財産性收入渠道,同時加大財政投入,讓政府的公共服務均衡延伸、覆蓋到農村地區,城鄉“二元結構”在浙江被一點點改變。2015年,浙江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縮小至2.07。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路上,浙江努力補齊“短板”,不讓一個困難群眾掉隊。在“十三五”到來前,經過精準施策,以全國絕對貧困線兩倍的標準,讓全省年收入4600元以下的21萬戶低收入農戶全面脫貧。

據浙江省殘聯副理事長陳玉國介紹,浙江殘疾人小康實現程度已達92.6%,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2015年,浙江出臺關於加快推進殘疾人全面小康進程的文件,將所有重度殘疾人都納入低保,一級重度殘疾人每月的護理補貼提高到500元,在全國領先。

經濟發展、人民富裕、發展較均衡、社會和諧,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征程中,浙江正率先衝刺。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