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債務高企但總體風險可控——四部委首次聯手釋疑“去杠桿”

2016-06-24 07:50 來源: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6月23日電(記者 姜琳、侯玉傑)一些國際機構和投行近期發佈對我國債務率和銀行不良率的估算數據,引發了市場廣泛關注。我國杠桿率和債務風險究竟有多大,部分債務違約會否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23日的國新辦吹風會上,發改委、財政部、央行和銀監會四部門有關負責人首次聯手答疑。

債務高企但總體安全可控

“現在有不少機構都在估算我國的債務規模,但測算並不嚴謹。”央行調查統計司副司長阮健弘説,比如國際清算銀行估算,到去年年末我國總體債務率為254.8%,由於沒有將信託、委託貸款等發生在企業部門內部的債務軋差掉,導致統計口徑偏大,算出來債務水平偏高。

發改委財政金融司副司長孫學工表示,關於我國的總體債務規模、杠桿率有不同的估計,範圍基本在200%至300%之間。但不管是國際清算銀行還是中國社科院的測算,我國債務率都不算高,在主要經濟體當中屬於中等水平。

“近年來我們債務規模確實上升比較快,特別是非金融企業杠桿率偏高。這背後有我國特殊國情和經濟發展階段影響,屬於‘成長中的煩惱’。”孫學工説,債務高啟對企業和金融部門造成了一定負面影響,目前看風險總體可控,但未來潛在風險不可忽視。

據孫學工介紹,企業杠桿率偏高增加了企業的財務成本,提高了企業債務違約風險。2011年以來少數地區和個別行業已出現局部債務鏈斷裂,如溫州民間借貸風波、江浙滬魯等地鋼貿行業債務風險、山西煤炭行業債務風險等。在政府和有關部門共同努力下,這些地區和行業企業債務鏈斷裂風險已基本得到控制。

政府還有一定舉債空間

地方債一直是社會關注熱點之一。據財政部預算司副司長王克冰介紹,截止到2015年末,全國政府債務26.66萬億元,佔GDP的比重是39.4%。如果把地方融資平臺尚未清償的債務也折算進去,負債率達41.5%左右。

“這一比例低於歐盟目前定的60%的警戒線標準,也遠低於主要市場經濟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水平。”王克冰説,總體看,我國政府債務還有一定的舉債空間。

王克冰表示,政府適當地加杠桿有助於企業的去杠桿。今年全國赤字率由去年的2.4%提高到3%,這樣做可以避免全社會債務收縮對經濟産生負面影響。隨著全社會杠桿率水平逐步下降,政府的杠桿也可以逐步釋放。

王克冰特別強調説,政府加杠桿要依法規範舉債,嚴禁各級政府違法違規舉債。新《預算法》生效後,地方政府借債只能發行政府債券,不得為融資平臺公司等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目前財政部正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動融資平臺公司市場化轉型,逐步關閉空殼類融資平臺公司,將有經營性收入的徹底推向市場。

企業債務風險不會動搖銀行穩定

“近年來銀行不良貸款連續攀升,但考慮到我國商業銀行的撥備較為充足,財務狀況也良好,完全有能力吸收可能産生的不良貸款損失,因此企業債務風險不會從根本上動搖我國金融體系,特別是銀行體系的穩定性。”孫學工説。

根據銀監會公佈的數據,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約1.75%。不過,這一數字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清算銀行以及高盛、高華、摩根、大通等投行對中國商業銀行的潛在不良率測算值相比,差別比較大。

對此,銀監會審慎規制局副局長王勝邦説,不良貸款和潛在風險貸款並非同一概念。有的機構根據利息保障倍數、企業股價或者上市銀行公佈的關注類貸款數據來倒推銀行不良率,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與銀監會公佈的不良率定義存在很大差異,二者勢必有一些偏差。

“比如IMF今年4月發佈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稱,中國銀行業的潛在貸款損失會佔到GDP的7%,我們認為這個數字高估了中國銀行業的風險。”王勝邦説。

據王勝邦介紹,過去三年銀行用撥備核銷等市場化手段已處置了約2萬億元不良貸款。現在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仍高達175%,這意味著其撥備水平不僅能夠覆蓋現在已經形成的不良貸款,而且還能應對未來正常資産的劣變。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林巧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