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立足打持久戰做好防汛準備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6-07-20 16:33 來源: 經濟日報
【字體: 打印

據中央氣象臺消息,7月14日至16日,我國中東部地區將出現一次較強降水過程,長江中下游防汛壓力進一步加大,湖北、湖南、安徽等多地已開展應對工作。同時,防汛關鍵期日益臨近,防汛形勢依然嚴峻。

在7月14日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水利部召開的當前防汛抗洪工作情況新聞發佈會上,國家防辦督查專員、新聞發言人張家團表示,國家防總將從最不利情況出發,立足於打硬仗、打持久戰,做好各項防禦準備工作。

主汛期天氣情況複雜多變

每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我國降雨達到高峰、汛情最嚴峻的時期,因而被叫做“七下八上”主汛期。水利部水文情報預報中心主任劉志雨告訴《經濟日報》記者,根據以往經驗,我國百分之八十的大洪水都集中在“七下八上”階段,今年超強厄爾尼諾事件雖已結束,但後期影響尚在持續,拉尼娜現象也很可能于八月下旬接踵而至並引發強降雨,接下來的天氣情況複雜多變。

劉志雨説,根據預測,今年主汛期我國江淮、黃淮及長江沿線地區降雨總體偏多,在前期南方地區已出現20多次強降雨過程的基礎上,大洪水的形勢會繼續延長,未來太湖水位也許會比目前更高,長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還可能發生較大洪水。東北地區七八月份降水會增多,松花江流域出現洪水的可能性較大。黃河、海河局部地區也可能發生集中性強降雨,不排除發生較大洪水的可能性。

南方汛情未結,主汛期“大考”在即,國家防總加強對太湖流域、長江中下游及兩湖地區的防守、監測預警和分析,高度關注颱風生成情況及發展動態,全面排查隱患,全力做好水利工程科學調度,進一步落實在建工程安全度汛方案。

防汛工程挑起安全大梁

儘管形勢嚴峻,但目前來看,長江幹流及太湖流域防汛風險都處於安全可控狀態。國家防辦防汛一處處長黃先龍認為,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防汛工程體系的建設。

拿長江來説,自1998年後,長江流域加固加厚了堤防、新建了一大批水庫蓄洪區,目前已形成64000公里的堤防體系,擁有42處分蓄洪區及佔全國一半的5萬多座水庫。“水庫攔洪削峰,起了大作用。”黃先龍説。

三峽水庫的作用更加明顯,應對今年流量為50000立方米/秒的長江1號洪峰,三峽大壩削峰19000立方米/秒,削峰量達40%,減輕了長江中下游的防洪負擔。針對長江2號洪峰,長江防總先後兩次減小三峽水庫出庫流量,並維持目前日均20000立方米/秒下泄,使得中下游幹流水位儘快轉退,實現了城陵磯河段不超保證水位的控制目標。

面對持續高水位和強降雨,“到目前為止,除了個別地區出現淹澇災害以外,太湖流域的重要堤防、大中城市等均在可控範圍”。張家團分析説,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治太工程取得成效,1991年太湖大水以後,太湖流域進行了水利綜合治理,11項重點骨幹工程已全部建成,湖區、流域內大量的防洪排澇設施得到除險加固,整個太湖流域的防洪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另一個原因是科學調度防汛工程,鋻於太湖洪水易進難出,太湖防總加強流域骨幹工程調度,提前啟用望虞河常熟水利樞紐泵站全力排水,調度太浦閘全力泄洪。

堤防防守是重中之重

“今年的洪澇災害主要發生在中小河流,大江大河險情可控、汛情平穩。”張家團説,入汛以來,長江中下游多地接連發生中小河流、中小水庫漫壩、潰口的險情。這是由於我國中小河流、中小水庫堤防標準較低,而罕見強降雨超出了其堤防設計標準。1998年特大洪水導致長江幹堤出現9000多處險情,洪水過後,國家不斷加大水利投入,但由於財政限制,優先治理大江大河,盡可能對中小河流除險加固。到目前,總體來説,我國中小河流堤防質量偏低,防洪能力欠佳。“下一步,國家防總會督促地方抓好中小河流和洲灘圩垸等低標準堤段的防護,提前做好人員轉移準備,避免潰口漫堤造成人員傷亡。”

“堤防防守是當前及後續防汛的重點和難點。”黃先龍説,從歷史經驗來看,退水階段也是險情易發期,洪峰過後,隨著水位下降,脫坡、塌岸等險情出現可能性加大,再加上長久防汛後人員的倦怠情緒,退水期堤壩出現的情況能佔洪水期總險情的一半以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責任編輯:劉嘯萱
相關稿件
回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