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黃淮氣旋致北方多地暴雨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6-07-21 16:40 來源: 人民日報
【字體: 打印

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7月18日至20日,我國北方大部地區出現較強降雨過程。其中,河南省林州市19日5時至21時的累計降雨量達730毫米,超過當地平均年降雨量(648.9毫米),也就是説,一天下了一年的雨。與此同時,不少氣象愛好者開啟“推測模式”,對強降雨原因展開了分析。記者就此採訪了諸多氣象專家,解讀近期天氣變化。

西南暖濕氣流與冷空氣在華北、黃淮一帶劇烈交匯,形成“黃淮氣旋”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指出,這是今年入汛以來,北方地區首次出現範圍如此之大、強度如此之強的降雨過程。強降雨的主要原因是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帶加強並向北抬升,同時形成了“黃淮氣旋”。

馬學款表示,副熱帶高壓邊緣盛行上升氣流,對流強烈,易造成暴雨天氣;此外,副熱帶高壓邊緣,西南暖濕氣流能夠源源不斷地輸送水汽,這些水汽在華北、黃淮一帶與冷空氣劇烈交匯,形成“黃淮氣旋”,從而導致了強降水天氣的發生和發展。“黃淮氣旋”通常被氣象專家視作北方強降雨的“指向標”。它如同一個“水泵”,有利於周邊水汽涌入聚集。

中國氣象局宣傳科普中心主任工程師王海波説,此次暴雨的“元兇”“黃淮氣旋”是溫帶氣旋的一種。溫帶氣旋一般都是大範圍冷暖空氣碰撞的産物,它常導致風雨天氣,有時伴有暴雨或強對流天氣,往往是我國洪澇災害發生的關鍵致災系統。

北京這次強降雨與“7·21”有3點不同

19日淩晨至20日白天,北京遭遇今年入汛以來最強降雨過程。根據最新預報,北京21日仍有陣雨天氣。

北京市氣象局分析認為,與2012年“7·21”特大暴雨比較,這兩次強降雨天氣過程的共同點是過程雨量大、降水持續時間長、影響範圍廣、社會關注度高。同時也有差異:“7·21”特大暴雨的影響系統為“冷渦東移”,這次的影響系統為“黃淮氣旋”北上;“7·21”特大暴雨的對流性強,雨強大(100.3毫米/小時),這次強降雨對流性弱,雨強相對小(56.8毫米/小時);“7·21”特大暴雨從7月21日10時到22日6時,持續近20個小時,這次強降雨從7月19日1時開始,截至20日18時,已持續近42個小時,降雨持續時間更長。

從降雨量來看,“7·21”特大暴雨全市平均為170毫米,城區平均215毫米,最大出現在房山河北鎮(541毫米);截至20日22時,這次強降雨全市平均199.9毫米,城區平均260.7毫米,最大出現在門頭溝東山村(435.7毫米)。

遼寧等北方多地仍有暴雨

馬學款指出,21日前後,隨著雨帶繼續東移,遼寧、吉林等地也會出現較強降雨過程。

中央氣象臺20日18時發佈暴雨橙色預警:預計20日20時至21日20時,河北東北部、遼寧、吉林東南部、內蒙古東部偏南、山東中部、河南東南部、江蘇西北部、安徽西部、湖北東部及雲南西部等地有大雨或暴雨,其中,遼寧中西部的部分地區有大暴雨(100—200毫米);上述地區局地並伴有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最大小時雨強40—60毫米。

記者從國家防總獲悉:7月19日以來,海河流域多條支流發生超保或超歷史洪水,是當前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預計20日至21日,京、津、冀、遼等地部分地區將有大暴雨,海河流域灤河,遼寧小淩河、遼河干流、鴨綠江等河流將出現明顯漲水,部分中小河流可能超警。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責任編輯:劉嘯萱
相關稿件
回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