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天宮二號 整裝待發

2016-09-15 07:23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定於9月15日22時04分發射,14日下午,執行此次任務的長征二號F T2火箭已經開始加注推進劑。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針對公眾關心的問題做了詳細解讀。

與天宮一號有何差別?

飛得更高、試驗更多、時間更長,是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

武平介紹,同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相比,此次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有著鮮明的自身特點和亮點,可以説是“飛得更高、試驗更多、時間更長”。

此前的載人飛行和交會對接任務在距地面343公里的軌道高度展開,而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的交會對接、組合體運行和飛船返回,都是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軌道高度開展,這與未來空間站的軌道高度基本相同,飛行任務的軌道控制策略與測控模式更加接近未來空間站要求。因此,這是最接近未來我國空間站軌道要求的一次載人飛行任務。

同時,這也是目前我國空間應用項目最多的一次載人飛行任務。“天宮二號是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我們將充分利用平臺支持能力、太空微重力和輻射環境資源、航天員較長時間駐留參與試驗,並可天地往返的優勢條件,開展涉及眾多領域的空間科學實驗和空間應用,開展多項與人有關的航天醫學實驗,還將開展面向空間站建造運營的在軌維修技術驗證。”武平表示,整個任務安排的應用和技術試驗項目共計40多項,較天宮一號大幅增加。

此外,這還是我國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載人飛行任務。神舟十一號任務是我國第六次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乘載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對接後,計劃在天宮二號駐留30天,加上獨立飛行3天,總飛行時間從神舟十號的15天增加到33天。

武平介紹,與天宮一號不同,天宮二號可以説是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其主要任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開展較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和空間應用試驗,以及航天醫學實驗;二是考核驗證航天員中期駐留、推進劑補加、在軌維修等空間站建造運營關鍵技術。“可以看出,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飛行任務中的‘主角’地位作用更加突出,這也標誌著載人航天進入應用發展新階段。”武平表示。

據介紹,為完成這些新的使命任務,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基礎上,天宮二號進行了相應改造,增添了新的設備,實現了新的功能。

一是裝載了空間科學研究與空間探測、對地觀測及地球科學研究和應用新技術試驗等領域的14項空間應用載荷,以及航天醫學實驗設備,將開展多項空間科學試驗活動。

二是對推進分系統管路進行適應性改造,增加配置壓氣機等設備,用於同貨運飛船配合完成推進劑補加技術驗證。

三是對載人宜居環境進行了優化設計,改善了就餐和睡眠環境,增加了鍛鍊設備和娛樂設施,這些變化可以使航天員30天的天宮生活更加舒適、更加便利、更加豐富多彩。

四是搭建了由機、電、液等部件組成的液體回路驗證系統,以及機械臂操作試驗終端等,開展在軌維修試驗,將為後續空間站在軌維修設計積累經驗。

主要完成哪些任務?

開展空間實驗和空間應用、準備好與神舟十一號飛船對接

按計劃,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後,將進入近地點200公里、遠地點350公里的初始軌道,之後天宮二號變軌進入到高度約380公里的運行軌道。那麼,在10月中下旬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前約1個月的時間內,天宮二號將在軌開展哪些工作?

武平介紹,天宮二號將主要開展兩方面工作。一是進行平臺和應用載荷的在軌測試。二是在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前,再次進行狀態和功能檢查,確認是否滿足載人交會對接條件和駐留要求,並將調整軌道至高度393公里的近圓對接軌道,做好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交會對接的準備。

據介紹,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裝載了空間冷原子鐘等14個空間應用載荷,這些應用項目大多代表著相關科學技術領域的國際先進水平,有望取得一批重大應用成果,將有力促進我國空間科學和應用技術發展,引領相關領域科技進步,加快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還裝載了寬波段成像光譜儀、三維成像微波高度計、紫外臨邊成像光譜儀等新一代對地觀測遙感儀器和地球科學研究儀器,這些載荷的應用,將會提高我國在全球氣候變化研究、大氣污染和大氣成分監測等領域的技術水平,産生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此外,天宮二號還將開展多項新型材料的製備試驗及流體物理等基礎科學領域的空間實驗,並釋放一顆伴隨衛星,與天宮二號伴飛開展聯合試驗。

除了完成這些任務,天宮二號還將在空間實驗室任務期間,繼續做好科普工作。安排航天員拍攝在軌試驗的視頻圖片等作為素材,通過新媒體手段等,針對任務中涉及的航天技術和試驗項目等,詳細解讀其中的科學知識。

與日常生活有何關係?

裝載的應用將提高衛星導航精度、天氣預報準確性

武平説,隨著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發射,中國載人航天事業開始進入應用發展新階段。一方面將具備開展較大規模空間應用的基礎條件,另一方面將拓展空間應用領域、提升工程應用效益。此外將探索建立面向長期載人飛行的支持保障體系和機制。

武平説,載人航天是一項高端工程,實際上也和國計民生緊密相連。載人航天對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高科技産業發展,具有顯著的拉動作用。20多年來,我國載人航天有2000余項技術成果被廣泛應用於國民經濟各個行業。據有關研究機構測算,其投入産出比在1:10到1:12之間。

就這次任務而言,天宮二號上裝載的冷原子鐘、三維成像微波高度計、寬波段成像光譜儀等高科技載荷,與我們的生活也是密切相關的。其中,空間冷原子鐘的應用,將會進一步提高衛星導航精度;其他幾項載荷技術成果轉化應用後,將會進一步提高天氣預報和大氣海洋環境觀測的水平,為我們提供更加準確的天氣預報和空氣質量預報服務。

據介紹,這次發射的天宮二號上,安排了伽瑪暴偏振探測儀和失重心血管功能研究兩項國際合作項目。前者由我國和歐空局的有關科研機構聯合研製,是世界上首臺高靈敏度測量伽瑪暴偏振的專用設備,將為研究伽瑪暴提供重要手段。後者由中法兩國科學家合作開展,聯合對航天員心血管功能的失重效應及調控機制進行研究。

武平説,未來我們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在設備研製、空間應用、航天員培養、聯合飛行和航天醫學等多個方面,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分享中國載人航天發展成果。(記者 馮華 余建斌)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周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