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飛向中國宮 飛向新夢想——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全景實錄

2016-10-17 09:4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甘肅酒泉10月17日電(記者 曾濤 李國利 王玉山)太陽還未躍出地平線,但微光已照亮戈壁大漠深處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在過去的10多個小時,這座聚焦了億萬目光的航天城,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

17日淩晨4時45分,執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從問天閣出征。

屬於中華民族的又一次飛天之旅即將開啟。

綠色的發射塔架上,58.3米的長征二號F火箭靜靜矗立,等待著把飛船送入太空。

這是神舟飛船的第11次飛行。

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神舟一號在這裡發射成功,完成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飛行。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在過去的25年走完了“三步走”戰略的大半征程。

“30分鐘準備!”7時許,發射任務零號指揮員王洪志的口令從廣播傳向發射場每個角落。

與此同時,發射塔架最後一層回轉平臺打開,乳白色箭體上,鮮艷的五星紅旗和“中國航天”4個大字格外醒目。

神箭威武,傲立大漠。

“15分鐘準備!”

飛船總裝工人穩穩地從外面關上飛船返回艙艙門,接著又關上軌道艙艙門。

發射塔架上人員全部撤離。完成了飛天前一切準備的兩名航天員,靜靜地躺在距離地面50多米高的返回艙內。

距離發射的時間越來越近,發射場的氣氛越來越緊張。

指揮大廳的顯示屏上,實時傳輸著返回艙內的畫面:景海鵬、陳冬表情從容淡然,面帶微笑,時而扭頭交流。

這是景海鵬的第三次太空之旅。這位50歲的特級航天員分別於2008年、2012年執行過神舟七號、九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

老驥伏櫪。在媒體見面會上,景海鵬動情地説:“作為一名航天員,能夠多次執行太空飛行任務,是我的夢想和追求。”

38歲的陳冬,即將成為中國第二批航天員中首次飛天的男航天員。“這次任務來得不早也不晚、不快也不慢,時機剛剛好。”他説。

景海鵬和陳冬都是屬馬。“大馬”拉“小馬”,攜手共飛天。陳冬説:“能與景海鵬師兄組成飛行乘組,我覺得很幸運,心裏很踏實、非常有底!”

從神舟五號到神舟十號,中國航天員飛天的次數越來越多,時間越來越久——中國人正在成為太空的常客:

——2003年10月15日,航天員楊利偉進入太空,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把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送入太空,中國實現了“多人多天”太空飛行;

——2008年9月25日,航天員翟志剛在劉伯明和景海鵬的協助下出艙作業,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太空漫步;

——2012年6月16日,搭載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和女航天員劉洋的神舟九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一號實施自動交會對接;

——2013年6月11日,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組成的神舟十號飛行乘組再飛天宮,並進行了生動的太空授課;

這一次,景海鵬和陳冬將開展航天員在軌長期駐留相關項目的研究和驗證。

太空中的中國宮——天宮二號,承載著中國空間站的新夢想。

可視電話裏,傳來兩名航天員的聲音:“我們感覺良好,請祖國和人民放心!”

“5分鐘準備!”

景海鵬和陳冬再次調整束縛帶,鎮定等待著飛天那一刻。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指揮大廳內,一片忙碌。上百名科技人員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各自面前的屏幕。

“……5,4,3,2,1……”隨著王洪志清晰有力的倒計時口令,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點火!”

7時30分,火箭在等待了四五秒鐘之後,從尾部猛地噴出一股橘紅色的火焰。發射塔架下方的導流槽內,幾百噸水瞬間化為水汽。

伴隨著空氣燃燒的撕裂聲,長征二號F火箭努力掙脫地球的引力,向著寥廓蒼穹飛翔、飛翔!

這是長征二號F火箭的第13次飛行,也是長征火箭家族的第237次飛行。

長征精神氣貫長虹,長征火箭翱翔蒼穹。

80年前,中國工農紅軍歷經艱難險阻,走過兩萬五千里,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奇跡。

60年前,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製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中國航天事業開始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騰飛。

從長征路到飛天路,一代代中華兒女篳路藍縷、薪火相傳。不同的征程,相同的精神。

碧藍天空中,長征火箭越飛越高、越飛越遠。

“逃逸塔分離”“助推器分離”“一級關機”“一二級分離”“整流罩分離”“二級關機……”

火箭每完成一個步驟,指揮大廳內都會響起掌聲。

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黃偉芬緊緊盯著面前的計算機。數據顯示,兩名航天員一切生理參數均在正常範圍內。

7時40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火箭分離,建立運行姿態;兩分鐘後,飛船左右帆板展開。

緊接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張又俠宣佈:“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圓滿成功!”

指揮大廳內一片沸騰。

距離發射場3公里的東風電廠車間內,在戈壁深處工作了28年的熱動能動力設備檢修技師蔣慶群,雖然看不到發射現場,但聽著火箭的呼嘯聲就知道發射成功了。忙了一個通宵的他,長舒了一口氣。

這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第89次發射。

像老蔣一樣,如螺絲釘般鉚在崗位上的東風航天人,太多太多……

1958年,十萬建設大軍悄然進入巴丹吉林沙漠深處,拉開了大規模的基地工程建設帷幕……

“死在戈壁灘,埋在青山頭”——東風航天人的胸膛裏,跳動著忠誠報國的心臟;

“成功是硬道理,圓滿是硬指標”——東風航天人的肩膀上,擔負著飛天圓夢的重擔;

“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東風航天人的生命裏,閃耀著奉獻的光芒。

58年櫛風沐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作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祥地,已崛起為世界知名的航天發射中心。

截至今日,中國航天人在這裡成功發射了104顆衛星、11艘飛船、1艘目標飛行器和1個空間實驗室。

秋日的大漠東方,一輪似火朝陽衝破天際,冉冉升起……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