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太空33天:打開神舟十一號十大問號

2016-10-17 11:3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甘肅酒泉10月17日電(“新華視點”記者王玉山、李國利、曾濤)10月17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在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托舉下,航天員景海鵬、陳冬乘坐神舟十一號飛船順利升空。

按照計劃,飛船入軌後2天內完成與天宮二號的自動交會對接,形成組合體,航天員進駐天宮二號,組合體在軌飛行30天。隨後,神舟十一號撤離天宮二號,並於1天內返回至著陸場,天宮二號轉入獨立運行模式。太空33天,將譜寫中國航天的一系列新紀錄。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飛船與以往相比沒什麼變化?為什麼只搭載兩名航天員?他們如何工作、生活……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請權威航天人一一揭秘。

問號一: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的目的是什麼?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

一是為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考核驗證空間站運行軌道的交會對接和載人飛船返回技術;

二是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對接形成組合體,進行航天員中期駐留,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

三是開展有人參與的航天醫學實驗、空間科學實驗、在軌維修等技術試驗,以及科普活動。

問號二:神舟十一號飛船與以往相比為何變化不大?

神舟十一號飛船總設計師張柏楠:

神舟十一號在外觀、任務、技術上均與神舟十號相似,為了驗證空間站關鍵技術,神舟十一號只在技術狀態上略有調整。

不過,放在整個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歷程中來看,神舟十一號依然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它的發射表明我國已掌握天地往返運輸技術,神舟飛船的技術狀態已基本穩定,從産品研製階段進入新的應用階段。

神舟十一號之後,神舟系列飛船將為後續的空間站提供人員運輸服務,它的主要任務將從突破關鍵技術轉為保證任務的可靠、航天員的安全。

問號三:神舟十一號飛船為什麼只搭載兩名航天員?

神舟十一號飛船總設計師張柏楠:

神舟十一號任務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開展航天員在太空中期駐留試驗,因而刻意延長了駐留時間。受生命保障系統能力限制,為延長航天員在太空駐留時間,只能減少人數。

此前,我國航天員在太空駐留時間最長的是神舟十號任務,共在軌飛行15天,其中12天生活在天宮一號與飛船組合體裏。而神舟十一號航天員將完成30天的在軌駐留。

我國空間實驗室的生命保障系統並非可再生式,與國際空間站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當我國空間站建成後,也將採用可再生生命保障系統。

問號四:兩名航天員在太空將做哪些工作?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

針對神舟十一號任務要求和特點,飛行期間航天員將實行每週6天、每天8小時的工作制,以及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航天員進駐天宮二號後,將開展多項在軌試驗。

比如,首次開展我國航天飛行中的醫學超聲檢查,可以實時檢測航天員心肺功能;參與多項應用載荷技術試驗,更換空間材料製備樣品,進行太空植物栽培試驗等;開展在軌維修操作,進行人機協同驗證。

此外,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組合體飛行期間,還將開展一些科普項目。比如,隨神舟十一號飛船進入太空的,有香港中學生太空科技設計大賽的3個獲獎項目,即“太空養蠶”“雙擺實驗”和“水膜反應”。航天員將在軌完成這些實驗,幫助中小學生認識了解微重力環境中事物的狀態變化。

問號五:兩名航天員在太空吃什麼?

航天員中心食品營養研究室副主任曹平:

33天的任務中,航天員的食品在種類上比前期的神舟九號、神舟十號更加豐富,有100多種。

在神舟十一號自主飛行段,航天員可能食欲不佳,所以會配備粥等清淡的食物。

正式入駐天宮二號後,航天員可以享受如同在家生活一樣一日三餐的待遇。吃飯時間與地面同步,包括主食、副食等六大類産品,醬牛肉、魚香肉絲等傳統菜肴都有。5天之內菜譜不會重樣。

不僅有美味的菜肴,航天員還可以享用甜點。比如,太空冰淇淋,看上去像白色泡沫一樣,是幹幹的、硬硬的,但是吃在嘴裏的口感據説還不錯。

航天食品的保存期限一般在一年以上,但不含防腐劑,是安全可靠的,可以在美味可口的同時,為航天員提供充足的能量和營養素。

為了讓航天員吃到熱騰騰的飯菜,天宮二號裏面配備了專用的食品加熱器。航天員的飲用水也是經過特殊方式消毒,能夠長期保質。

問號六:兩名航天員在太空“玩”什麼?

航天員陳冬:

這次任務的作息將採取“6+1”模式,也就是説每工作6天,會有1天休息時間。

每晚8點到10點是航天員的機動時間,我們可以做自由娛樂和個人整理。個人休閒是個性化的,根據自己的需要、喜好進行配置。還可以攝影攝像、聽音樂等。隱私都會得到保護。

這是我第一次執行航天飛行任務,我會珍惜在太空中的每一刻。一定會多看看窗外的美景、美麗的地球和我的祖國,還會嘗試做一些地面做不到的事情。有空的話,會看看家人和戰友的照片、看看電影、聽聽音樂、寫寫日記,真是非常期待啊!總之,就是細緻工作、健康生活、享受失重。

問號七:航天員萬一病了怎麼辦?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

飛行期間將綜合利用醫療問詢、基本生理指標檢查、尿常規檢測,以及心肺功能檢查等手段,定期對航天員實施健康狀態評估;加強艙內微生物控制,配置預防治療藥品和有關醫療器械,確保飛行期間航天員的健康。此外,這次任務首次建立起天地遠程醫療支持系統,通過天地協同會診,來解決航天員的在軌“看病”問題。

針對在軌飛行時間長的特點,加大飛行期間對航天員的心理支持力度。在專業心理醫生支持、親情交流、航天員團隊支持等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技術支持手段。比如,研製了基於虛擬現實技術的心理舒緩系統,升級了天地信息交流系統,航天員可以隨時和地面溝通信息、傳遞郵件,與親朋好友進行音視頻交流,以此來緩解航天員的壓力,保證航天員的心理健康。

問號八:50歲的景海鵬為何選擇第三次出征太空?

航天員景海鵬:

航天員是我的職業,太空飛行是我的事業,更是我崇高的使命。雖然這項工作充滿了挑戰、風險乃至危險,但我喜歡、熱愛甚至享受我的工作。

作為一名航天員,能夠多次執行太空飛行任務,是我們的夢想和追求。非常榮幸,我能夠第三次出征太空。

面對每一次任務,我都會從零做起、全力以赴、做最好的自己。當然,經歷了18年航天員職業的磨練,歷經了兩次飛天的考驗,變化是必須的,我更加成熟、更加自信、更加堅毅果敢,心態更加平和陽光,更加懂得珍惜,更加懂得感激和感恩。

問號九:陳冬首飛太空做了哪些準備?

航天員陳冬:

從我加入航天員隊伍以來,就一直在做各項準備,在思想、身體、心理、專業技能和團隊協作等方面接受全面訓練,為每次任務打牢基礎。此外,針對每次任務,還要進行專項訓練。

在這次任務中,我們重點提高了應急情況處置能力、醫學急救互救能力、空間實驗能力。我感到,只有把地面訓練當作太空實戰,才能在太空實戰中自信從容,就像在進行地面訓練一樣。

景海鵬師兄在工作中是我的老師,在生活中是我的兄長,他工作非常認真,要求非常嚴格,經驗非常豐富,這次能與景師兄組成飛行乘組,我覺得很幸運,心裏很踏實、非常有底!

問號十:神舟十一號發射後中國載人航天向何處去?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軍委裝備發展部副部長張育林:

載人航天工程對民族復興和國家強盛,對推動國家科技進步,發揮著重要作用,這充分證明了中央決策的科學和正確。同時我們也要看到,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我們還有差距。

隨著航天事業的快速發展,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會邁得更遠、更大。

神舟十一號是一個標誌。隨著下一步中國空間站的建成,我國載人航天將進入常態化運行階段。

到時候,飛船發射不像現在隔幾年發一次,而是一年發幾次,以保證航天員定期往返。在空間站建成階段,不僅有現在以航天器駕駛操作為主要任務的航天員,還要有在軌工程師甚至遊客進入太空,以滿足社會公眾探索太空的渴望。

雖然中國空間站只有60多噸,規模不算大,建設得也比和平號空間站、國際空間站要晚,但在推動空間産業發展、空間製造等方面將有一系列新的突破,將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更大貢獻。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